[1]王宪昭.神话学与民族文学、民间文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6):1-4.
点击复制

神话学与民族文学、民间文学()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6
页码:
1-4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4-1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6-0001-04
作者:
王宪昭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关键词:
学科建设神话学民族文学民间文学
分类号:
B9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神话学与民族文学、民间文学是三个关系密切的学科,具有共性研究与交叉研究的客观基础。三者之间存在许多交集,并表现为互动共生与相互影响。将三者相结合,共同探索中华文明和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的任务,也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当今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神话学建设推动民族文学、民间文学研究走向深入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袁珂.再论广义神话[J].民间文学论坛,1984(3).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4]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6]叶舒宪.物证优先:四重证据法与“玉成中国三部曲”[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0(3).
[7]李子贤.活形态神话研究与中国神话学建构[J].民间文化论坛,2010(3).
[8]张振犁.中原神话考察述评[A].马昌仪.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下)[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穆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5.
 [J].SAMSON,2018,(06):15.
[2]张多.久保天随与早期中国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21.
 [J].SAMSON,2020,(06):21.
[3]李媛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新探索———评黄永林、肖远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30.
 [J].SAMSON,2021,(06):30.
[4]谭佳 许雨婷.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研究———以综神话现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24.
[5]熊威 韩雨霏.多模态视域下的神话呈现、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山西女娲神话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16.
 [J].SAMSON,2023,(06):16.
[6]唐启翠.神话学与国学研究范式的更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6):4.
[7]王京.合力打造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平台———以《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为案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5.
 [J].SAMSON,2020,(06):1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822
作者简介:王宪昭(1966-),男,山东聊城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神话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