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辉 陈开元.机遇还是挑战: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8(2):62-71.
点击复制

机遇还是挑战: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48卷
期数:
2025年第2期
页码:
62-71
栏目:
经济管理研究
出版日期:
2025-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5)02-0062-10
作者:
徐辉12 陈开元2
(1.长江大学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关键词:
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环境规制制造业
分类号:
F49F424X32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释放的红利是否会囿于其高耗能性的影响?数字经济为制造业绿色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论文通过理论剖析,并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其影响程度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的特点;进一步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会减弱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两者强度分别达到门槛值时,调节作用增强。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数字经济红利,将环境规制强度维持在合理区间,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2]Cherniwchan J.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Evidence from NAFTA and U.S.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2).
[3]裴建锁,方勇彪,姜佳彤.嵌入全球价值链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投入结构转型效应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24(2).
[4]Ghisetti C.,Quatraro F.Gree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A crosssectoral analysi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Italian Reg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7(2).
[5]滕堂伟,孙蓉,胡森林.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11).
[6]王晓东,李繁荣.农村劳动力流动正向驱动乡村绿色发展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9(12).
[7]肖剑,罗必良.小农的绿色发展转型:人力资本维度的考察——来自农民工回流农户的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
[8]胡安军,郭爱君,钟方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提高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9).
[9]Salahuddin M.,Alam K.Internet usage,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ustralia:A time series evidence[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5(4).
[10]史丹.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J].中国工业经济,2022(11).
[11]杨昕,赵守国.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绿色发展的低碳减排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2).
[12]魏丽莉,侯宇琦.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8).
[13]朱洁西,李俊江.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市绿色发展——基于区域创新产出和要素配置效率的视角[J].兰州学刊,2023(1).
[14]马彦瑞.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测度及数字金融驱动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3(11).
[15]伦晓波,刘颜.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
[16]蒋煦涵,章丽萍.数字化转型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财经,2023(9).
[17]罗军,邱海桐.城市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效应[J].经济地理,2022(12).
[18]朱东波.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绿色转型[J].工业技术经济,2020(10).
[19]徐彦坤,祁毓.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J].财贸经济,2017(6).
[20]王鸿儒.“双碳”背景下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J].学术论坛,2022(6).
[21]陈思杭,雷礼,周中林.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0).
[22]何玉梅,罗巧.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强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软科学,2018(4).
[23]范丹,孙晓婷.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6).
[24]许学国,张俊杰.交互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J].软科学,2019(6).
[25]岳立,任婉瑜,曹雨暄.异质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J].软科学,2022(12).
[26]黄庆华,胡江峰,陈习定.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难还是双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
[27]李鹏升,陈艳莹.环境规制、企业议价能力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19(11).
[28]张帆,施震凯,武戈.数字经济与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22(6).
[29]田光辉,李江苏,苗长虹,等.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22(6).
[30]许宪春,任雪,常子豪.大数据与绿色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9(4).
[31]Lee H.L.,So K.C.,Tang C.S.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Science,2000(5).
[32]MayG.,Stahl B.,Taisch M.,et al.Energy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From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28).
[33]王帅龙.数字经济之于城市碳排放:“加速器”抑或“减速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6).
[34]Hansen B.E.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mation[J].Econometrica,2000(3).
[35]Tone K.,Tsutsui M.An epsilon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EA:A third pole of technicalefficienc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3).
[36]黄磊,吴传清.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5).
[37]王香艳,李金叶.数字经济是否有效促进了节能和碳减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1).
[38]申晨,贾妮莎,李炫榆.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
[39]李小平,余东升,余娟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J].中国软科学,2020(4).
[40]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刘陶 李浩.绿色发展背景下湖北省“五水联动”的战略意义与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41.
 LiuTao LiHao.ResearchontheStrategyandPathof“Five-DimensionalInteractionofWater”underGreenDevelopmentinHubei[J].SAMSON,2017,(2):41.
[2]夏晶晶 蔡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68.
[3]周中林 杨燕燕.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13.
 [J].SAMSON,2022,(2):113.
[4]汪发元 张东晴.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生态保护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58.
 [J].SAMSON,2023,(2):58.
[5]王婧涵 胡芳.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方法和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98.
 [J].SAMSON,2023,(2):98.
[6]吴学兵 刘蓝溪.数字经济能有效抑制环境污染吗?———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54.
 [J].SAMSON,2023,(2):54.
[7]陈翥李琳.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回顾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74.
[8]郑光凤柳剑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86.
[9]余家凤 漆慧.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86.
[10]刘霜 孙芳城.数据要素新动能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6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1020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湖北省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研究”(2023-DFZD-57);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课题“‘科创中国’促进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ZK2024-15)
第一作者简介:徐辉(1975—),男,湖北通山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经济、农业经济研究。
通信作者:陈开元(2000—),女,湖北阳新人,主要从事数字经济研究,E-mail:1466350694@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