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红艳 孟宇卿.乡村振兴视域下牛郎织女传说的景观叙事研究:以湖北郧西为考察中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14-20.
点击复制

乡村振兴视域下牛郎织女传说的景观叙事研究:以湖北郧西为考察中心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3年06
页码:
14-20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3-1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3)06-0014-07
作者:
余红艳 孟宇卿
(江苏大学 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关键词:
乡村振兴牛郎织女传说景观叙事农桑河桥
分类号:
B9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牛郎织女传说根植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定型的五大核心情节具有基于现实生活的农桑景观叙事、充满生命哲思的河桥景观叙事两大基因。湖北郧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之一,通过采取天河景观命名、七夕景观聚集等景观叙事策略,一方面强化了传说与地方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为探索传说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牛郎织女传说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应立足传说内涵和地方资源,讲好乡村农商故事、农旅故事和爱情故事,充分发挥经典传说的民俗经济功能、文旅融合禀赋,以及乡村治理价值,赋能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积极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田兆元.神话叙事观照下乡村振兴与农业生产的谱系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
[2]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3]孙正国.朝向乡村振兴的神话资源价值研究——以“双重漫游者”新乡贤为视角[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4]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田兆元.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6]田兆元.诸葛亮传说研究的民俗学路径[N].文汇读书报,20131101(9).
[7]余红艳.“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余红艳.走向景观叙事:传说形态与功能的当代演变研究:以法海洞与雷峰塔为中心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9]毛巧晖.民间传说与文化景观的叙事互构——以嫘祖传说为中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10]游红霞.朝圣旅游的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以普陀山南海观音露天大佛为例[J].文化遗产,2019(2).
[11]张晨霞.帝尧创世神话图像谱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12]刘锡诚.牵牛织女原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传说[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4).
[13]傅修延.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4]缪启愉,缪桂龙.农书译注(下)[M].济南:齐鲁书社,2009.
[15]彭兆荣.乡土社会的人类学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16]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17]王孝廉.牵牛织女传说的研究[A].陈慧桦,古添洪.从比较神话到文学[C].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
[18]傅瑛,丁爽.中国牛神话传说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19]王志芬.从牛王神话看中国牛耕的起源[J].民间文化论坛,2013(6).
[20]张越.图解山海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
[21]蒋明智.“牛郎织女”传说新探[J].文化遗产,2007(1).
[22]赵松元.高楼之咏:一个诗学传统的审美批评[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2).
[23]夏维波,杨宇.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24]应劭.风俗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5]肖波.论天河与牛郎织女传说的演进[J].人文论丛,2016(1).
[26]李炳海.从鹊巢到鹊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喜鹊形象[J].求索,1990(2).
[27]SPIRN A.W.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
[28](美)马修·波泰格,杰米·普灵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张楠,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9]张华.博物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0]李征康.中国“牛郎织女”故事与武当道教文化——试论武当山东神道牛河林区亦为《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上)[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31](日)柳田国男.传说论[M].连湘,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
[32]田兆元.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33]何利,邹景根.2023年湖北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开幕[EB/OL].https://hb.china.com/news/20003178/20230824/25783351.html.
[34]潘文焰.大型活动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基于“触媒效应”与“母体效应”理论[J].人文地理,2012(6).
[35]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6]潘鲁生.乡村旅游的新体验[EB/OL].https://www.qlwb.com.cn/detail/21067902.html.
[37]赵秀玲.村风民俗与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J].东吴学术,2023(2).
[38]王宪昭.试论神话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39]段友文.乡村振兴中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J].民间文化论坛,2019(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徐合帆 郑军 余家凤 马艾.湖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总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0.
 [J].SAMSON,2020,(06):70.
[2]汪发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和机制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85.
[3]胡艳华 彭娟.后脱贫时期乡村治理与防贫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85.
[4]孙正国.朝向乡村振兴的神话资源价值研究———以“双重漫游者”新乡贤为视角[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
[5]张多 高绮悦.川西大禹文化认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兼论作为地域文化黏合剂的始祖神话[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
 [J].SAMSON,2023,(06):1.
[6]周俊.叙事理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路径———以板厂峪长城景区红色文化传承为个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24.
 [J].SAMSON,2023,(06):24.
[7]田兆元.神话叙事观照下乡村振兴与农业生产的谱系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1.
 [J].SAMSON,2023,(06):1.
[8]何春晖 孙正国.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资源的乡村振兴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19.
 [J].SAMSON,2023,(06):1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307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典传说景观化传承研究”(22BZW177);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计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牛郎织女传说’景观化传承研究”(SJCX23_2108)
第一作者简介]余红艳(1979-),女,江苏阜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