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2010.[2]徐少华.鄀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研究[J].江汉考古,1987(3).[3]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4]石泉.楚都丹阳及古荆山在丹、淅附近补证[A]古代荆楚地理新探[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M].郑州:河南大象出版社,2003.[6]叶植.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蛮河流域楚文化遗址调查简报[J].江汉考古,2017(4).[8]笪浩波、李想生.生境的选择与楚文化的兴起[J].考古与文物,2012(1).[9]笪浩波.从清华简《楚居》看楚史的若干问题[J].中国史研究,2015(1).[10]子居.清华简《楚居》解析[EB/OL].简帛研究网,[11]程少轩.谈谈《楚居》所见古地名“宵”及相关问题[EB/OL].简帛网,2011/5/3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1483.[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真武山周代遗址[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集刊(9)[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黄尚明.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西周时期遗存族属试探[A].楚文化研究论集(六)[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14]张昌平.试论真武山一类遗存[J].江汉考古,1997(1).[1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16]周振鹤.秦代汉初的销县—里耶秦简小识之一[EB/OL].简帛研究网,2003/12/1.http://www.bamboosilk.org/search.asp.[17]王焕林.里耶秦简释地[J].社会科学战线,2004(3).[18]晏昌贵.张家山汉简释地六则[J].江汉考古,2005(2).[19]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0]黄盛璋.关于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及其相关问题[J].江汉学报,1963(9).[21]辛德勇.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初步研究[A].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第4辑)[C].上海:中西书局,2014.[22]何浩著.楚灭国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23]笪浩波.从楚王事迹看“为”郢之所在[A].楚文化研究论文集(十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4]黄锡全.楚武王“郢都”初探[EB/OL].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11/5/31.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1510.[25]赵平安.试释《楚居》中的一组地名[J].中国史研究,2011(1).[26]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湖北省宜城市博物馆.湖北宜城郭家岗遗址发掘[J].考古学报,1997(4).[2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蛮河流域楚文化遗址调查简报[J].江汉考古,2017(4).[28]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29]石泉.楚郢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故址新探[A].古代荆楚地理新探[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30]张正明.楚都辨[J].江汉论坛,1982(4).[31]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下)[J].考古学报,1982(3,4).[32]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33]郭德维.楚郢都辨疑[J].江汉考古,1997(4).[34]黄锡全.楚都鄩郢初探[J].江汉考古,2009(2).[35]赵平安.《楚居》“为郢”考[J].中国史研究,2012(4).[36]赵庆淼.《楚居》“为郢”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