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郭晋稀.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3.
[3]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饶宗颐.澄心论萃[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7]詹锳.《文心雕龙·知音》篇义证[J].天津社会科学,1982(4).
[8]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9]向长清.文心雕龙浅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10]陶礼天.知音与知味:论《文心雕龙》的知音批评模式[J].文 史
哲,2015(5).
[11]陆侃如,牟 世 金.文 心 雕 龙 译 注 (下 册)[M].济 南:齐 鲁 书 社,
1982.
[12]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3]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4]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15]黄维 樑.从《文 心 雕 龙》到《人 间 词 话》———中 国 古 典 文 论 新 探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6]邓新华.《知音》篇 是 中 国 古 代 的“文 学 接 受 论”[J].学 术 月 刊,
1999(12).
[17]高曼霞.论刘勰的接受美学观[J].北方论丛,2005(4).
[18]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C].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6.
[19](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