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斌.闽南憨番造型及其文化意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15-117.
点击复制

闽南憨番造型及其文化意涵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8年06期
页码:
115-117
栏目:
历史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18-12-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8)06-0115-03
作者:
陈斌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
憨番民间美术多元文化交融
分类号:
TU0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憨番”一词的闽南俚语本义,特指传统概念中的东西洋外域人,其延伸义是指起源于隋唐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的西域力士造像;而其另一个意涵,是指明清时期闽南海洋文化交流中的海岛民族及其昆仑奴造像。“憨番扛大杉”则是闽南民众在生活中常用的俚语,描述了闽南区域庙宇建筑装饰特有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这种地域性强、较生活化的非官方语言表述,透露出闽南明清时期海洋文化信息。这种多元文化交融催生出的闽南民间美术传承演变中的异域文化特质,为区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视角。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自强.中国海丝文化·漳州篇:漳州古代海外交通与海洋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程国赋.唐代小说中昆仑奴现象考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5]乾隆·海澄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6]蓝鼎元.鹿洲全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7]连横.台湾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林国平,邱季端,张贵明.福建移民史[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 08 -1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社科类)科研项目(JAS170268)
作者简介:陈斌(1976-),男,福建平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闽台民间美术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