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翔.荆河戏《大回荆州》剧本及表演艺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1-24.
 [J].SAMSON,2019,(05):21-24.
点击复制

荆河戏《大回荆州》剧本及表演艺术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9年05期
页码:
21-24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19-09-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9)09-0021-03
作者:
高翔
武汉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关键词:
荆河戏大回荆州表演艺术
分类号:
J82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荆河戏《大回荆州》源自皮黄戏《甘露寺》《回荆州》,又名《美人计》。《大回荆州》情节曲折,从第一场“过乔府”到第二十六场“收煞”,环环紧扣,荆河戏的戏班回到剧种的发源地必演此剧,有“大吉大利”“荣归故里”的寓意和民俗合理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阿进录.试论民间戏对文人戏的俗化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关四平.论《三国志演义》在戏曲系统的接受与传播[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桑俊 李建军.荆河戏的发展困境与校园保护传承对策———以长江大学十年保护历程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1.
 [J].SAMSON,2017,(05):11.
[2]高翔.荆河戏《斩三妖》及其表演特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9.
 GaoXiang.ingheOperaChoppingThreeMonstersandIts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J].SAMSON,2018,(05):19.
[3]雒仁启 王华龙.地方戏曲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以荆州地区荆河戏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23.
 [J].SAMSON,2018,(05):23.
[4]桑俊 史琳娜.近三十年来荆河戏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8.
 [J].SAMSON,2019,(05):18.
[5]汤军.单钹路子荆河戏传承困境和传承思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5.
 [J].SAMSON,2019,(05):2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 07 01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 年度中国调查”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北荆河戏的保护和传承调查”(ZGDC201803)
作者简介:高翔(1965-),男,湖北武汉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戏曲研究与保护工作。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