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新文 周昌梅.石声淮先生屈原论述叙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48-54.
点击复制

石声淮先生屈原论述叙略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04期
页码:
48-54
栏目:
荆楚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0-06-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0)04-0048-07
作者:
何新文12 周昌梅3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学院,湖北武汉430415;2.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3.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关键词:
石声淮《离骚》诵读屈原研究
分类号:
K23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石声淮先生,是湘、鄂两省古典文史学界著名专家和修养深厚的屈原研究学者。他不仅以别具特色的《离骚》讲诵影响课堂内外的众多学生和听众,对于屈原与《楚辞》的研究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如石先生认为:《史记·屈原列传》虽有叙事不明之处且抒情议论成分较浓,但全篇以叙事为线索,仍然是一篇史传,叙写了屈原的重要经历、政治斗争和形象;根据《屈原列传》和《九章》等作品,可知屈原是先被顷襄王放逐于汉北,再被顷襄王放逐于江南;《离骚》之所以伟大,首先由于它尡耀着辉煌的爱国主义光焰,而学习《离骚》应该从它的整体结构入手;《招魂》是屈原作以招楚怀王之亡魂,王逸“宋玉所作”招屈原生魂说不能成立,楚国的“招魂”与《礼记注疏》“招魂复魄”的“复”也不同;《大招》当是屈原之前的楚人所作,是用来招楚王魂的作品,而不是屈原自招生魂的作品。这些见解,皆通过对于已有史料和屈原作品的具体分析考辩得出,深入浅出,至今仍具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漆雕世彩.新楚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
[2]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赵奎夫.屈原与他的时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温洪隆.屈原论丛及其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6]张国光.文史哲学新探[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7](日)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4).
[8]黄中模.谈《屈原问题考辩》中涉及的有关《屈原列传》的一些争议问题[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4).
[9]陈守元.《屈原问题考辩》商榷[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4).
[10]张国光.评所谓“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何天行《<楚辞新考>条辩》[J].教学通讯(社会科学版),1984(2).
[11]张国光.对《屈原问题考辩》的考辩———评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否定论”[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1).
[12]温洪隆.评屈原箭垛人物论[J].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85(5).
[13]石声淮.关于《史记·屈原列传》[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3).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7]阮元.十三经注疏(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9]萧统,李善.文选(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0]石声淮.石声淮文存[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 05 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17ZDA240)
第一作者简介:何新文(1953-),男,湖北通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汉魏南北朝文学与古典文学目录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