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宁.从“诗亡隐志”章看孔门《诗》教的特点[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52-56.
 [J].SAMSON,2021,(03):52-56.
点击复制

从“诗亡隐志”章看孔门《诗》教的特点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3期
页码:
52-56
栏目:
荆楚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5-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3-0052-05
作者:
胡宁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关键词:
诗亡隐志孔门《诗》学
分类号:
K22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隐志”章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论者甚多。此章可以说是《孔子诗论》的总纲,原文应释读为:“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乐亡隐情”“文亡隐意”统一于“诗亡隐志”。诗是乐文一体的,情感表达主要靠乐曲,而意旨表达主要靠文辞。孔子论诗,乐文兼顾,情意并重,可以从诗类评论与诗篇评论两个层面得到验证。“诗亡隐志”章是孔子《诗》学观的最高概括,对理解孔门《诗》教乃至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黄人二.孔子曰“诗无离志,乐无离情,文无离言”句跋[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3]饶宗颐.竹书《诗论》小笺(二)[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王志平.《诗论》笺疏[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李学勤.谈《诗论》“诗亡隐志”章[J].清华简帛研究,2002(1).
[6]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J].中国哲学,2002(1).
[7]魏启鹏.楚简《孔子诗论》杂识[A].谢维扬,朱渊清.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8]何琳仪.沪简《诗论》选释[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劄记[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0]邱德修.《上博简(一)》“诗亡志”考[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1]黄怀信.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2]李学勤.《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J].中国哲学史,2002(1).
[13]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J].中国哲学史,2002(1).
[14]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释[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5]范毓周.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J].东南文化,2002(7).
[16]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7]李零.上博简三篇校读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8]庞朴.上博藏简零释[A].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9]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
[20]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1 -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研究”(20FZSA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19ZDA250)
作者简介:胡宁(1978-),男,安徽舒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史与先秦文献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