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前权 刘丁霞.未成年刑释人员社会融入问题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98-102.
 [J].SAMSON,2021,(06):98-102.
点击复制

未成年刑释人员社会融入问题探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98-102
栏目:
经济管理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6-0098-05
作者:
徐前权1 刘丁霞2
1.长江大学 人文社科处,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 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关键词:
未成年刑释人员司法社会工作社会融入
分类号:
D917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未成年刑释人员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存在着思维模式简单、情绪控制力差、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交往偏差等特点。在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获得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面临着身份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交往融入、职业融入等诸多社会融入困境。司法社会工作者应当利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帮助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定位身份,去除罪犯标签;改善家庭氛围,重塑家庭环境;提高交往意识,增强交往能力;推动社会支持,促进职业融入,使其重新回归社会,步入正常生活轨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欣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偏差行为之家庭因素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吴帆.家庭生命周期结构:一个理论框架和基于CHNS的实证[J].学术研究,2012(9).
[3]晋铭铭,罗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J].管理观察,2019(16).
[4]关颖.社会交往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未成年犯调查[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5).
[5]孟庆莲.社会工作与未成年刑释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谢立威,唐若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职业融入问题探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08 -10
基金项目:民政部课题“流浪遇困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对象范围及职责定位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徐前权(1963-),男,湖北仙桃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法研究。
通信作者:刘丁霞(1997-),女,山东青岛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法研究,E-mail:2369522586@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