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臻.返照古典的现代性:文学输出视角下王光祈译诗、诗作及诗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03-111.
 [J].SAMSON,2021,(06):103-111.
点击复制

返照古典的现代性:文学输出视角下王光祈译诗、诗作及诗评研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103-111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6-0103-09
作者:
徐臻
西南医科大学 外语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关键词:
文学输出王光祈诗歌翻译歌诗古典传统
分类号:
I226.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返照古典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与中国现代文学对外输出的探索历程密切相关。王光祈的译诗、诗作与诗评,均昭示着返照古典这一中国新诗走向现代性的策略与意旨。现代性虽然包含对传统的解构,但并不等同于古与今或中与西的二元对立。因此,王光祈的新诗探索应当是意识到中国现代文学对外输出的困境之后,以歌诗的音乐性勾连传统与现代,以力求中国现代文学在保持鲜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汇入世界文学之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瑶.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
[2]向天渊.中国新诗:现象与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J].星期评论,1919(纪念号5).
[4](德)Haenisch.近五十年来德国之汉学[J].王光祈,译.新中华,1933(17).
[5]佚名.时事采集[J].来复,1924(311).
[6]王光祈.旅欧杂感[J].少年中国,1920(2).
[7]梅光迪.中国文学在现在西洋之情形[A].眉睫.梅光迪文学演讲集[C].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8]徐臻.“译述文论”的历史性考察:论《文学大纲》之翻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9]吴宓.吴宓日记(第二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0]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J].学衡,1922(1).
[11]朱自清.真诗(新诗杂话之一)[J].新文学,1944(2).
[12]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J].文学旬刊,1922(51).
[13]郑振铎.文学的统一观[J].小说月报,1922(8).
[14]王瑶.“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J].中国社会科学,1989(3).
[15]宁调元.南社集序[A].徐中玉.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一[C],上海:上海书店,1994.
[16]胡怀琛.新诗概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17]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1917(5).
[18](德)海涅.我欲乘风翼[J].王光祈,译.醒狮,1924(6).
[19]童龙超.论“格律化”与新诗的“歌诗化”[J].人民音乐,2011(8).
[20]王光祈.声音心理学[J].中华教育,1928(5).
[21]饶孟侃.新诗的音节[J].晨报副刊:诗刊,1926(4).
[22](德)海涅.卿似一枝花[J].王光祈,译.醒狮,1924(10).
[23]王光祈.少年中国歌[J].醒狮,1925(1).
[24]王光祈.评卿云歌[J].中华教育界,1927(12).
[25]王光祈.去国辞[J].少年中国,1920(11).
[2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选)[A].徐中玉.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二[C].上海:上海书店,1994.
[27]熊辉.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8]李思纯.诗歌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见[J].少年中国,1920(6).
[29]吕进.新诗诗体的双极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0]王瑶.现代文学的民族风格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7(6).
[32]赵元任.“国乐”跟“西乐”[J].广州音乐,1936(5-6).
[33]友梅.介绍赵元任先生的《新诗歌集》[J].乐艺,1930(1).
[34]朱自清.唱新诗等等[J].语丝,1927(154).
[35]王光祈.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J].少年中国,1922(8).
[36]王光祈.“少年中国”之创造[J].少年中国,1919(2).
[37]王光祈.社会活动的真义[J].少年中国,1924(10).
[38]王光祈.少年中国之精神及其计画[J].少年中国,1919(6).
[39]王光祈.“社会的政治改革”与“社会的社会改革”[J].少年中国,1922(8).
[40]王光祈.我们应该怎样运动[J].少年中国,1923(5).
[41]代英.评王光祈著《少年中国运动》[J].中国青年,1924(5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8 -22
作者简介:徐臻(1988-),男,重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翻译文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