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俊锋.汉语特性:80后诗歌声音书写及阐释路径的省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18-124.
 [J].SAMSON,2021,(06):118-124.
点击复制

汉语特性:80后诗歌声音书写及阐释路径的省视()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118-124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6-0118-07
作者:
周俊锋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关键词:
80后诗歌声音书写语言潜能汉语特性
分类号:
I227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当代诗歌特别是80后诗歌写作中,诗人的手艺与诗意的变形极大地彰显当代诗学技艺的繁复,以及现代新诗诞生以来语言自身的焦虑与历史意识的孱弱。确证、否定或是某种悬置等80后诗歌写作的声音景观传递出同时代人在处理当代历史或文化经验时的努力,而那些既已形成的有关当代诗歌确定性的知识、规则、谱系,无形中使诗歌写作聚焦问题以及展开自我辨识的能力变得愈加浮泛而犹疑。无论是拥抱底层与日常生活,抑或是精神向度的自我觉识,80后诗歌写作需要更进一步解放自身并且充满韧性,从诗歌语言的悖谬、双声、裂隙中走上前来,切实获具一种与传统和当下、与语言和个体真正展开精神对话和思想辨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郜元宝.汉语别史———现代中国的语言体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胡桑.赋形者:2001-2013诗歌自选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诗学与访谈[M].白春仁,顾亚铃,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沙湄.“宗教大法官”与巴赫金的诗学问题[J].文学评论,2004(3).
[5]唐不遇.第一祈祷词[A].张执浩.汉诗·十年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6]茱萸.花神引[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
[7]郑小琼.郑小琼诗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8]姜涛.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9]王家铭.神像的刨花[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
[10]杨春时.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J].文史哲,2003(3).
[11]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蒙晦.色彩游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13]陈超.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4]洛盏.沐浴在县城[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2.
[15]黯黯.痛苦哲学:1998-2013诗歌自选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16]春树.春树的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17]李浩.你和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18]张二棍.山中慢[A].张执浩.汉诗·十年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19]冷霜.分叉的想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8- 22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渝地区现代新诗的声音景观与抒情传统研究”(2021NDQN8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语性与中国新诗的韵律节奏问题研究”(SWU2109511)
作者简介:周俊锋(1990-),男,湖北丹江口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新诗语言与形式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