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席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天水太昊伏羲祭典[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46-53.
 [J].SAMSON,2022,(01):46-53.
点击复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天水太昊伏羲祭典()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1
页码:
46-53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1-0046-08
作者:
席辉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伏羲祭典名录标准
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对人文始祖的追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羲皇故里天水的太昊伏羲祭典有着悠久的历史,该祭典仪式将传统祭祀礼制与陇右地方文化嵌套结合,得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成为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实践。基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围绕天水太昊伏羲祭典的遗产现状,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筛选标准,探讨与衡量其价值内涵;通过梳理名录,运用已入选名录的典型祭祀仪式类项,比较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获知其列入名录的可行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对天水太昊伏羲祭典保护工作提出要求,助力天水太昊伏羲祭典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2]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巴莫曲布嫫.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J].民间文化论坛,2020(1).
[4]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M].北京:中华书局,1964.
[5]郦道元.水经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5.
[6]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刘雁翔.伏羲庙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
[8]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UNESCO.TextoftheConventionfortheSafeguarding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EB/OL].https://ich.unesco.org/doc/src/2003_Convention_Basic_Texts_2018_version-CH.pdf,2021-12-04.
[10]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1]UNESCO.RepresentativeList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Humanity[EB/OL].https://ich.unesco.org/en/lists?text= &multinational=3&display1=candidature_type,2021-12-04.
[12]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J].民族艺术,2009(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迪.神话的资源化与地方文化生态变迁———以天水当代伏羲神话复兴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
 [J].SAMSON,2020,(01):1.
[2]宋亦箫,王兴龙.中国古代虎形雷神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4):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12 -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国家安全视角下清代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17XMZ074);西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红色旅游扶贫机制、路径研究”(NWNUSKQN2020-51)
作者简介:席辉(1987—),男,甘肃天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民俗旅游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