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张兴国.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九号井发掘报告[A].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何宇翔.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的秘密[N].中国文化报,2014-05-06(8).
[4]刘彬徽.楚国纪年法简论[J].江汉考古,1988(2).
[5]王红星.包山简牍所反映的楚国历法问题———兼论楚历沿革[A].包山楚墓(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6]武家璧.观象授时———楚国的天文历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黄尚明.大事纪年法并非始于楚人[J].江汉考古,2015(6).
[8]商艷涛.略论先秦古文字材料中大事纪年[J].中国历史文物,2008(1).
[9]薛梦潇.早期中国的纪时法与时间大一统[J].社会科学战线,2018(2).
[10]吕传益,杨涤非.简牍材料中的早期天文学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30(6).
[11]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全1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3]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查飞能,邹芙都.西周早期金文所见殷成周史事新探[J].中州学刊,2018(9).
[15]王恩田.陶文图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6.
[16]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上)[J].文物,1959(7).
[17]李零.齐、燕、邾、滕陶文的分类与题铭格式———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介绍[J].管子学刊,1990(1).
[18]尹锋超,卫松涛.齐国“立事”陶文的新发现与认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3).
[19]孙刚.东周齐系题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0]李学勤,郑绍宗.论河北近年出土的战国有铭青铜器[A].古文字研究(第7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1]张政烺.“平陵立事岁”陶考证[A].史学论丛(第2册)[C].北京:国立北京大学潜社,1935.
[22]陶正刚.山西临县窑头古城出土铜戈铭文考释[J].文物,1994(4).
[23]魏建震.“王何立事”戈铭文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5(6).
[24]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十年风云激荡,两千年沉寂后显真容[N].中国文物报,2013-12-06(6).
[2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7]田余庆.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J].历史研究,1989(2).
[28]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五星占》附表释文[J].文物,1974(11).
[29]辛德勇.马王堆帛书“张楚”注记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之尊汉、尊楚问题[A].出土文献(第六辑)[M].上海:中西书局,2015.
[30]刘乃和.帛书所记“张楚”国号与西汉法家政治[J].文物,1975(5).
[31]马道魁.陈胜里籍与“张楚”国号辨正[J].宿州师专学报,1999(1).
[32]张政烺.关于“张楚”问题的一封信[J].文史哲,1979(6).
[33]肖应召.从陈胜称王与以扶苏、项燕相倡率的关系看秦汉之际封建与大一统之争[A].秦文化论丛(第14辑)[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34]郑慧生.“张楚”正义[J].文史知识,1999(12).
[35]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36]张耕.陈胜用的“王号”和“国号”是“张楚”吗?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2(5).
[37]鲍善淳.“张楚”非国号辨[J].文史哲,1979(5).
[38]李雷.“张楚”不是国号[J].社会科学战线,1987(1).
[39]芮忠汉.“张楚”不是一个称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40]王宗征.“张楚”不是国号而是口号[N].天津日报,1988-08-06.
[41]刘安.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