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爱君.论政策能力[J].政治学研究,1996(1).
[2]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方略[J].改革,2018(7).
[3]周正柱,王俊龙.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及响应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7).
[4]张萍.冲突与合作: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8(9).
[5]李强.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例证[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
[6]王宾,于法稳.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3).
[7]严翔,成长春.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与生态环境非均衡发展研究———基于双门槛面板模型[J].软科学,2018(2).
[8]顾建光.政策能力与国家公共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2010(1).
[9]肖方仁,唐贤兴.再组织视野下政策能力重构: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J].南京社会科学,2019(9).
[10]鲍静.危机中的政策困境与化解:政策能力的提升[J].南京社会科学,2005(1).
[11]MartinP,JonP.Challengestostatepolicycapacity:Globaltrendsandcomparativeperspectives[M].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5.
[12]廖文梅,虞娟娟,袁若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性———基于不同时序脱贫县(市)的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0).
[13]李虹,张希源.区域生态创新协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6).
[14]张怡梦,尚虎平.中国西部生态脆弱性与政府绩效协同评估———面向西部4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9).
[15]王骚,王达梅.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能力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6(4).
[16]刘鹏,王中一.政策能力:理论综述及其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启示[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8(2).
[17]李倩.跨界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的运行逻辑与治理绩效———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