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豪 张诗凝 邓和顺.武汉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59-64.
 [J].SAMSON,2022,(06):59-64.
点击复制

武汉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研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6
页码:
59-64
栏目: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出版日期:
2022-1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6-0059-06
作者:
赵豪 张诗凝 邓和顺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 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 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关键词: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土地
分类号:
F062. 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当前产业变革、产业竞争、产业转型的热点话题。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核心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武汉市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有利于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形成新动能。论文首先系统总结国内典型城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发挥“链长制”作用;围绕产业“双招双引”;创新产业供地用地模式;发挥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孵化作用;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次,武汉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制度基础、创新基础和产业基础。最后,论文提出武汉市应以氢能、量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打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土地保障”五张牌,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抢抓发展先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传清,黄磊,邓明亮,等.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2]渠慎宁.“未来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J].上海企业,2022(5).
[3]王楠,王凡,赵会来.我国“未来产业”发 展 形 势 研 判 及 对 策 建 议[J].科技智囊,2021(11).
[4]张鹏.颠覆性技术对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双刃剑”影响[J].软件和集成电路,2022(4).
[5]杨跃承,武文生,党好.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济周刊,2021(23).
[6]渠慎宁.“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选择[J].改革,2022(3).
[7]余东华.“十四五”期间我国“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20(3).
[8]周维富.多层面多维度谋划“未来产业”发展[J].上海企业,2022(3).
[9]郑春蕊,李晓沛.“十四五”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路[J].河南科技,2021(27).
[10]郭京京,眭 纪 刚,马 双.中 国 “未 来 产 业”发 展 与 创 新 体 系 建 设[J].新经济导刊,2021(3).
[11]曹方,冷伟,张鹏,等.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认识“未来产业”发展路径[J].科技中国,2022(1).
[12]陈晓怡,王建芳,刘凘,等.全球“未来产业”最新发展举措、趋势及其启示[J].科技中国,2022(4).
[13]陈劲,朱子钦.全球“未来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新经济导刊,2021(3).
[14]曹方,张 鹏,何 颖.全 球 布 局 “未 来 产 业”发 展 行 动 要 点 及 启 示[J].机器人产业,2022(1).
[15]程一步,王晓明,李杨楠,等.中国氢能产业2020年发展综述及未来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21(4).
[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06 -16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生态产品价值与绿色经济研究中心自主科研项目“’双碳’目标约束下的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2022-01);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2022年交叉学科论坛资助课题“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2022-05)
第一作者简介:赵豪(1994-),男,湖北黄冈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