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涂江波 吴银霞.隐蔽的输出———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传播[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78-83.
 [J].SAMSON,2023,(01):78-83.
点击复制

隐蔽的输出———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3年01
页码:
78-83
栏目: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出版日期:
2023-0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3)01-0078-06
作者:
涂江波 吴银霞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价值观传播“美国至上”个人英雄主义
分类号:
G1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电影不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承载或表达了特定的价值观念,以取得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目标诉求。好莱坞电影是传播美国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利用电影向他国传播价值观,是美国政府与好莱坞的共谋。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好莱坞电影充当了美国最佳的形象大使。好莱坞电影的价值叙事,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美国至上”“普世追求”“英雄个人”等展开。好莱坞将这些价值观念包装于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内,在受众意识无防备的情况下达到价值观传播目的。中国电影的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从好莱坞电影塑造和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中获得启示;同时,中国要防范美国价值观传播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宝木笑.新 文 化 主 义 的 险 胜:社 会 形 态 变 革 中 的 美 国 电 影 [EB/OL].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67381/,2018-06-26.
[2]尹鸿.世界电影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3](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4](澳)格雷姆·特纳.电影作为社会实践[M].高红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毛思慧.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的新发展———兼论兹奥丁·萨达尔对“大美国主义”和好莱坞的批判[J].学习与实践,2006(10).
[6](加拿大)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刘满贵,宋金品,尤舒,杨隽,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7]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8]胡克,张卫,胡智峰.当代电影理论文选[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9](美)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M].周传基,周欢,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10]徐海娜.电影的力量———好莱坞与美国软权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
[11](英)大卫·普特南.不宣而战———好莱坞 VS全世界[M].李欣,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12](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3]徐海娜.好莱坞电影:美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J].公共外交季刊,2011(4).
[14]李希光.妖 魔 化 中 国 的 背 后[M].北 京: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1996.
[15](美)戴维·罗布.好莱坞行动:美国国防部如何审查电影[M].林涵,王宏伟,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16]钱满素.美国文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7](美)汉斯.J.摩根斯.国家间的政治[M].杨歧鸣,王燕生,赵归,林小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8]钟蕾.美国电影积极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9]高小康.好莱坞与当代文化中的美国偶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
[20]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 06 -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18AZX004)
第一作者简介:涂江波(1982-),男,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思潮研究。
通信作者:吴银霞(1996-),女,湖北宜昌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E-mail:1019606983@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