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叶舒 宪,吴 玉 萍.“玉 成 中 国 论”养 成 记———叶 舒 宪 教 授 访 谈 录[J].四川戏剧,2021(10).
[3]李永 平.玉 石 信 仰 与 “隐 蔽 秩 序”中 的 “天 下”[J].社 会 科 学 家,2021(11).
[4]杨骊.《山海经》与华夏玉文化[J].四川戏剧,2021(10).
[5]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刘锡诚.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7]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9]韩凝玉,胡燕.吉祥文化时空叙事:《白蛇传》传说与景观文化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22(1).
[10](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12]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王嘉.拾遗记[M].孟庆祥,商媺姝,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4]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6](美)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 化:人 类 学 对 文 明 的 一 种 诠 释[M].王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7]葛洪.抱朴子内篇[M].张松辉,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18]田兆元.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9]赵汝珍,赵菁.古董辨疑[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0]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