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佩.拒斥与迎合:《古诗归》经典谱系的建构及其诗学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78-83.
 [J].SAMSON,2023,(05):78-83.
点击复制

拒斥与迎合:《古诗归》经典谱系的建构及其诗学意义()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3年05
页码:
78-83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3-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3)05-0078-06
作者:
孙佩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关键词:
古诗归经典谱系“灵与厚”竟陵派
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古诗归》是明代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古诗选本,它所呈现出的经典观具有特殊价值。《古诗归》试图打破《诗品》《文选》《古诗删》等传统诗学所建构的经典框架,推崇先秦逸诗、汉古诗、元嘉诗,大大降低了魏晋名家的比重,更新了对先唐诗歌发展史的认识。它又有意迎合明代中后期诗学思潮的新变,提出了颇具折中意味的“灵与厚”思想,将陶渊明的诗歌视为文人创作之典范,并致力于重新构建古诗经典体系,对后世诗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邹漪.启祯野乘[M].明崇祯间刻,清康熙间重修本.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刘建国.简论《诗归》选诗与评价诗人的标准[J].中国文学研究,1987(4).
[6]岳进.论《古诗归》的“隐语”式评选[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7]徐国荣,梅嫣.《诗 归》对 阮 籍 《咏 怀 诗》的 批 评 及 其 论 争 之 意 蕴[J].暨南学报,2021(4).
[8]钟惺.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谭元春.谭元春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1]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2]钟惺,谭元春.古诗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1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4]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5]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7]傅璇琮,陈尚君,徐俊.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8]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19]陆时雍.诗镜[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
[20]杨慎.风雅逸篇· 古今风谣 · 古今谚[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21]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22]胡应麟.诗薮(内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3]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24]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6]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7]沈德潜.沈德潜诗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8]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9]李庆立.怀麓堂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0]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 -12 -20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钟嵘《诗品》对唐代诗论的影响研究”(2020CWX032)
作者简介:孙佩(1989—),女,河南安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诗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