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咏心李依凡.宗法阐释:中国神话文化阐释之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21-28.
点击复制

宗法阐释:中国神话文化阐释之维()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2
页码:
21-28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4-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2-0021-08
作者:
袁咏心李依凡
(长江大学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关键词:
宗法神话学中国神话宗法阐释文化阐释
分类号:
B22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宗法阐释为文化阐释之维,是中国神话有别于西方神话的独特之处。这一文化阐释之维的确立,在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与原始思维的同一,以及初始载录神话时人们文化理念与原始文化理念的紧密关联,即宗法在中国神话时代与文明时代的连结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这一文化阐释方式的传承延展,中国神话的宗法阐释凝练出敬德保民、宗族祖先崇拜、重建秩序三大典型范式,而其目标则指向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亲亲尊尊的伦理诉求、以延祖祀的现实目的。在文明与自然的缠绕复合中,宗法形态演进与中国神话传承的终始同行,为宗法神话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钱宗范.周代宗法制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 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马骕.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10]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辛志凤,蒋玉斌,等.墨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5]干宝.搜神记[M]. 马银琴,周广荣,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16]王国维.殷周制度论[A].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17]张觉.吴越春秋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18]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赵晶.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20]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1]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2]刘广明.宗法中国[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
[23]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4]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5]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陈涛.吕氏春秋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26]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朱德才.增订注释辛弃疾词[M].北京:文艺出版社,199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袁咏心 熊怡.宗族社会与人神淆杂:中国神话宗法化的现实根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8.
 [J].SAMSON,2023,(02):8.

备注/Memo

备注/Memo:
文章编号:1673-1395(2024)02-0021-08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民族神话宗法化研究”(2020097)
第一作者简介:袁咏心(1984—),女,湖北大冶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神话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