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春晖.杨利慧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29-36.
点击复制

杨利慧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2
页码:
29-36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4-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2-0029-08
作者:
何春晖
(汉江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汉江师范学院 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杨利慧女娲神话信仰研究中华民族始母神朝向当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分类号:
B9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女娲神话作为现代中国神话学的核心对象,不仅因为其位于中国神话谱系的核心层,也因为它的精神发掘正好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历史高度契合。如果从女娲神话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茅盾、顾颉刚等人算起,杨利慧应属第四代学者。杨利慧的女娲神话研究,研究资料宏富,理论视角创新,学术思想敏锐,确立了女娲的中华民族始母神地位。从文献与田野中探讨女娲的神格、流变和功能开始,到表演、旅游与电子媒介中朝向当下阐述女娲的新实践和新视角,杨利慧及其团队持续30年的整体研究对于女娲神话信仰和中国神话的研究史而言,具有神话学术史范式价值,反映出当代中国神话学和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转换与嬗变,为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代表性案例。女娲神话思想与实践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加快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多.中国神话研究的民俗学派——杨利慧的神话学思想及其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杨利慧.女娲神话研究史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3]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J].人类学集刊,1938(1).
[4]郑合成.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M].郑州:河南省教育实验区,1934.
[5]杨利慧.从“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到网络民族志——当代神话研究方法探索30年[J].民俗研究,2022(2).
[6]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个案调查与理论反思[J].民族艺术,2014(2).
[7]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杨利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杨利慧.从神话的文本溯源研究到综合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05(2).
[10]廖明君,杨利慧.朝向神话研究的新视点[J].民族艺术,2005(1).
[11]杨利慧.女娲信仰起源于西北渭水流域的推测——从女娲人首蛇身像谈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12]杨利慧.始母神——女娲神格的基点和中心[J].民间文学论坛,1996(2).
[13]杨利慧.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J].文学评论,1995(5).
[14]杨利慧,张霞,等.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5]杨利慧.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16]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民俗研究,2006(2).
[17]杨利慧,张成福.中国神话母题索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8]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19]吕微.女娲研究的新视野[J].民间文化,1999(1).
[20]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J].西北民族研究,2023(4).
[21]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J].西北民族研究,2019(4).
[22]杨利慧.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研究[J].文化遗产,2021(2).
[23]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1).
[24]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1).
[25](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7]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J].民俗研究,2023(4).
[28]何春晖,孙正国.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资源的乡村振兴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
[29]孙正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志的理论拓展及其文化价值[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30]胡玉青,何春晖.鄂西北女娲神话的当代传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
[31]杨利慧,王均霞,等.当代中国的伏羲女娲神话——来自五个省区的田野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32]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持续30年的整体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31203
基金项目:汉江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23B12);汉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B25)
作者简介:何春晖(1997-),女,湖北十堰人,讲师,主要从事汉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娲神话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