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佳.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利用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21-30.
[J].SAMSON,2024,(03):21-30.
点击复制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利用路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 卷:
-
- 期数:
-
2024年03
- 页码:
-
21-30
- 栏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出版日期:
-
2024-05-15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孙佳
-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关键词:
-
关键词:传统村落; 非遗资源; 创新利用
- 分类号:
-
G127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摘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利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的重要实践,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推进地方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传统村落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下,应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基质本真、生活适应等原则,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特色文化产业”“非遗+数字技术”等模式,探索非遗创新利用融入传统村落社区发展的多种路径,通过文化传承、创意赋能、文化生态与产业形态的整体复兴,实现传统村落文脉活化与内生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彭兆荣.农业遗产:一个重要的乡村振兴视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萧放.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J].民艺,2021(4).[3]黄永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ich.[5]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EB/OL].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ich.[6]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利用意义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文艺评论,2022(8).[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8](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孙佳.新博物馆学理念下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0]高小康.社群、媒介与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三要素[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1).[11]黄永林,任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2]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发展报告[EB/OL].https://www.cacta.cn/detail_BigData.aspx?BDid=3524,2021092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https://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23400,20210816.[1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16]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s://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805/20180502738498.shtml,20180204.[1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210221.[18]文旅部:全国已设立超2000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EB/OL].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0/0601/9200169.shtml.[19]“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0/content_5669468.htm,20220120.[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20171018.[21]建立“活的人类财富”国家体系指南(2003)[EB/OL].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5717/,20200817.[22]巴莫曲布嫫.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两个中文本”的分析[J].民族艺术,2015(6).[2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https://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2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5]陈志勤.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6]菅丰.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政策与民俗学[A].王恬.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7]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1).[28]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望与思考[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1).[29]萧放,席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与保护原则[J].文化遗产,2022(1).[30]张士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J].思想战线,2017(1).[31]李华东,程馨蕊,段德罡,等.笔谈:遗产活态保护传承与乡村可持续发展[J].中国文化遗产,2023(5).[32]萧放,王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的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33]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民俗研究,2020(1).[34]巨量算数.抖音2022非遗数据报告[EB/OL].https://www.sgpjbg.com/info/35130.html,20220614.[35]萧放.重返乡土:中国乡土价值的再认识[J].西北民族研究,2023(3).
[36]谭萌.公共生活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基于“撒叶儿嗬”个案的讨论[J].西北民族研究,2021(4).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240112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原地区文化空间类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2021CZX019);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数字化赋能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研究”(2424004103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2021ZZJH448)作者简介:孙佳(1987—),女,河南周口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