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朱自清.导言[A].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2]虞金星.胡适的新诗观——重读新诗史的重要文献《谈新诗》[J].语文建设,2010(3).
[3]吴敬思.现代化进程中的诗学形态——理论卷导言[A].百年中国新诗史略:《中国新诗总系》导言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胡适.谈新诗[A].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5]胡适.导言[A].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6]胡适.《尝试集》自序[J].北京大学日刊,1919(438).
[7]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8]胡适.《吴歌甲集》序[J].国语周刊,1925(17).
[9]吴思敬.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0]钱玄同.通信[J].新青年,1917(3).
[11]胡适,钱玄同.通信[J].新青年,1918(4).
[12]钱玄同.《尝试集》序[J].新青年,1918(4).
[13]钱玄同,陈独秀.通信[J].新青年,1917(3).
[14]钱玄同.关于新文学的三件要事[J].新青年,1919(6).
[15]刘半农.刘半农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6]刘半农.文学革命之反响——奉达王敬轩[J].新青年,1918(4).
[17]刘半农.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J].新青年,1917(3).
[18]刘半农.《扬鞭集》自序[A].刘半农诗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19]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J].新青年,1917(3).
[20]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J].新潮,1919(2).
[21]俞平伯.诗底进化的还原论[J].诗,1922(1).
[22]康白情.新诗底我见[J].少年中国,1920(1).
[23]郑振铎.论散文诗[A].郑振铎.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24]叶绍钧.诗的泉源[J].诗,1922(1).
[25]闻一多,梁实秋.冬夜草儿评论[M].北京:清华文学社,1922.
[26]梁实秋.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J].晨报副刊,1922(5).
[27]胡适.评新诗集(二):俞平伯的《冬夜》[J].读书杂志,1922(2).
[28]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A].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29]杜同力.改革思想和唤醒民众的工具[J].国语周刊,1925(1).
[30]王富仁.20世纪中国诗歌经典·序[A].钟敬文,启功.20世纪中国诗歌经典[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1]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A].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