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龚志祥 向唐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阈下清江流域撒尔嗬的历史过程与文化呈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6):31-37.
点击复制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阈下清江流域撒尔嗬的历史过程与文化呈现()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6
页码:
31-37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4-1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6-0031-07
作者:
龚志祥 向唐卉
(东北大学 民族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关键词:
撒尔嗬历史过程文化呈现交往交流交融
分类号:
C91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溯源至夏朝的撒尔嗬是清江流域特有的丧葬仪式,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经历了起源、独立发展、继续发展、创新发展四个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呈现为巴楚文化交流,继续发展阶段呈现为中原文明浸染与儒家文化融入,创新发展阶段呈现为多元文化交融。撒尔嗬作为各民族共建共有共享成果,为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典型范例,其地方知识创造和经验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31028(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A].史宗.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C].金泽,宋立道,徐大建,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
[4](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5]刘红.祭祀歌舞“撒尔嗬”艺术特色概述[J].四川戏剧,2010(4).
[6]田万振.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7]韦正春,王晓鹃.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叶儿嗬”的起源与文化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22(3).
[8]邓红蕾.道教与土家族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9]吴永章.土家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
[10]湖北省巴东县志编纂委员会.巴东县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1]恩施市民族志编写组.恩施市民族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2]柏贵喜,张晨.艺术场视角下土家族撒尔嗬重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13]杨龙贺.鄂西土家族“撒尔嗬”的过渡仪式及其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
[14]田中,危鸣辉.长阳土家“撒尔嗬”的文化及传承[J].现代交际,2010(8).
[15]袁娇,熊欢.性别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建构与重塑——以湖北土家族“撒尔嗬”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16]谭志满.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2(3).
[17]谭萌.公共生活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基于“撒叶儿嗬”个案的讨论[J].西北民族研究,2021(4).
[18]谭志满,欧阳娟.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体性的递变——基于对“土家族撒叶儿嗬”代表性传承人的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23(6).
[19]杨文.区域社会共同体建构的文化逻辑——以清江流域撒叶儿嗬为对象的考察[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51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武陵民族走廊内河航运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献整理及其文化线路遗产调查”(CSZ23002);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三交’理论视角下中东南民族乡融合发展调查与研究”(JDY24004)
第一作者简介:龚志祥(1966-),男,湖北恩施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村落民族志研究。
通信作者:向唐卉(1998-),女,湖北恩施人,主要从事民族学、民族文化研究,Email:2906724391@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