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峥.同人的世界:对一种网络小众文化的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戴哲.我国作品角色著作权保护的完善[J].出版发行研究,2020(5).
[3]陶乾.文学角色的可版权性批判[J].中国知识产权,2020(6).
[4]王迁.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初探[J].中国版权,2017(3).
[5]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6]张冠男,张建松.真人同人作品的权利冲突问题探析——原型人物、作者与社会大众的平衡协调[J].东南传播,2020(11).
[7]李雯倬.互联网背景下的同人作品侵权及著作权保护问题[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4(5).
[8]沈怡婷.论同人作品的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兼评《此间的少年》案[J].科技创业月刊,2023(12).
[9]李杨.著作权侵权认定中的转换性使用理论适用阐释[J].北方法学,2023(3).
[10]Leval P.N.Toward a Fair Use Standard[J].Harvard Law Review,1990(5).
[11]孙玉荣,李贤.同人作品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探析[J].科技与法律,2020(6).
[12]姜振宇.今何在小说《悟空传》:后现代皮相下的现代主义写作[N].文艺报,20140721(02).
[13]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补充保护知识产权的有限性[J].中国法律评论,2023(3).
[14]杨萌芽,余沐芩.网络文学IP改编中的版权问题探讨[J].中国编辑,2018(12).
[15]张勇军.从情感劳动到情感经济:场域资本视角下粉丝情感的生产、流通与转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
[16]黄华,王雨婷.导航、划界与冲突:“标签”与网易乐乎平台中的同人粉丝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17]林莺.同人作品合法性问题探究[J].中国版权,2015(5).
[18]曾青未.演绎作品保护中的独创性与利益分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
[19]陈维君,许纯纯.同人作品著作权保护路径研究[J].编辑学刊,2019(5).
[20]王小元.同人作品合法性问题的国际法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S1).
[21]龙文懋.同人作品的文化层累功能及其与在先作品竞争法上的法益关系——以《此间的少年》为例[J].电子知识产权,2016(12).
[22](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3]吴汉东.知识产权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