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土有.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核心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20-24.
 [J].SAMSON,2017,(03):20-24.
点击复制

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20-24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17-06-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7)03-0020-05
作者:
郑土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关键词:
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
分类号:
I227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民间文学类非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演述民俗场的消失,导致演述活动不能有效进行, 演述能力下降,新的传承人不能养成。在强调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过程中,尽量恢复民俗 场,可能是有效途径之一。有些民俗场尽管不可能恢复,但可以采用“移植”“借用”“再生”的方法, 逐渐培养新的民间文学演述民俗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郑土有.河水渐渐干枯的鱼:传统口传文学作品保护面临的挑 战———以梁祝传说保护为个案[A].陶立璠,樱井龙彦.非物质文 化遗产学论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2]诸葛漪.还有人面对面听讲故事吗? “上海故事汇”迎来100场 [N].解放日报,2015-11-04(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 03 01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招标课题(2014WFZ003) 作者简介:郑土有(1962-),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① 此处所谈是指活态性保护与传承问题,记录、存档性保护是另一层面的问题。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