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顺峰 朱艳梅.民族融合视野下的熊渠“伐庸、扬越,至于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43-49.
 [J].SAMSON,2020,(02):43-49.
点击复制

民族融合视野下的熊渠“伐庸、扬越,至于鄂”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02期
页码:
43-49
栏目:
荆楚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0-03-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0)02-0043-07
作者:
郭顺峰 朱艳梅
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湖北十堰442000
关键词:
熊渠扬越
分类号:
K22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民族融合视野下,楚民族不断向外征服融合蛮夷诸族,后又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熊渠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是楚人楚族大规模征服融合蛮夷诸族的开端。“庸、扬越、鄂”是熊渠时楚人居地周边实力强劲的三大蛮夷之族,庸为群蛮之首,扬越是百越中强悍的一支,鄂本为殷夷后人,统领东南夷和淮夷。此次征伐展示了楚人楚国“近交远攻”“避实就虚”和“适可而止”的战略思维,伐庸而灭其威,进而稳定西北;伐扬越而掠其地、虏其民,进而占领汉南;伐鄂而俘其金,进而打通东南,既加速了楚族与江汉蛮夷的融合发展,也是华夏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司马迁.史记(第四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2]王廷洽.楚民族层次分析[J].民族论坛,1988(2).
[3]潘彦文.十堰历史建制考[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4]陈朝霞.楚国西部疆域演变与民族融合[D].武汉大学,2011.
[5]郭顺峰.庸人是三苗遗裔,荆蛮的一支考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6]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6.
[7]叶植.试论楚熊渠称王事所涉及到的历史地望问题[A].楚文化研究会.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四集)[C].郑州:河南出版社,1994.
[8]黄凤春.郧县辽瓦店子与楚句亶王———楚熊渠分封三王地理的检讨之一[J].江汉考古,2010(2).
[9]郭顺峰.古麇国史新考及与楚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10]吴永章.楚与扬越、夷越、于越的关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增刊.
[11]彭适凡.论扬越、干越和于越族对我国青铜文化的杰出贡献[J].东南文化,1991(5).
[12]刘礼堂.扬越地望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13]刘亚星.鄂国历史地理研究———以考古材料为中心[D].郑州大学,2015.
[14]白晨辰.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殷周鄂国的历史变迁[D].河南大学,2016.
[15]田率.新见鄂监簋与西周监国制度[J].江汉考古,2015(1).
[16]刘翔.周夷王经营南淮夷及其与鄂之关系[J].江汉考古,1983(3).
[17]蔡靖泉.鄂国史迹与楚人至鄂[J].湖北社会科学,2017(10).
[18]李守奎.根据《楚居》解读史书中熊渠至熊延世序之混乱[J].中国史研究,2011(1).
[19]孙继.楚国控制鄂东铜矿时间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0]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1]魏昌.楚国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2]黄锡全.楚地“句亶”“越章”新探[J].人文杂志,1991(2).
[23]赵炳清.楚国疆域变迁之研究———以地缘政治为研究视角[D].复旦大学,2013.
[24]徐祖祥.楚族的兴衰与汉族的形成[J].华夏文化,2006(4).
[25]高正伟.楚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特点[J].宜宾学院学报,2007(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笪浩波.从考古材料及甲骨文、金文再辨“荆”与“楚”[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28.
 [J].SAMSON,2020,(02):28.
[2]王先福.秦“安陆”故址新证[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43.
 [J].SAMSON,2020,(02):43.
[3]王先福.楚“酂”地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57.
 [J].SAMSON,2021,(02):57.
[4]蔡靖泉.熊渠封立三子为王与楚国江汉基业草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41.
 [J].SAMSON,2023,(02):4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 12 0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丹堵地区考古新发现与楚文化的关系”(16G111)
第一作者简介:郭顺峰(1978-),男,湖北竹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