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红艳 孟媛媛.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38-46.
点击复制

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1
页码:
38-46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4-0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1-0038-09
作者:
余红艳 孟媛媛
(江苏大学 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叙事景观生产
分类号:
I276.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日)柳田国男.传说论[M].连湘,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
[2]韩坤.峨眉山及普贤道场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3]普济.五灯会元(卷六)[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峨眉县志编委会.峨眉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5]卿希泰.关于峨眉山佛道兴衰的历史演变刍议[A].永寿.峨眉山与巴蜀佛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6]杜洁祥.峨眉山志[A].中国佛寺史志会刊第一辑(第45册)[C].台北:明文书局,1980.
[7]胡世安.译峨籁校注[M].艾茂莉,校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8]骆坤琪.峨眉山佛、道关系试探[J].宗教学研究,1997(2).
[9]方成培.雷峰塔[M].李玫,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0]玉山主人.雷峰塔奇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11]赵清阁.白蛇传[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
[12]潘胜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的演变及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1(2).
[13]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4]余红艳.民间传说景观叙事谱系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为考察中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典传说景观化传承研究”(22BZW177);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新文科背景下文学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22SZZD012)
第一收稿日期:202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典传说景观化传承研究”(22BZW177);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新文科背景下文学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22SZZD012)
第一作者简介:余红艳(1979—),女,江苏阜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说学、非遗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