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岗彪.列宁对哲学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不同侧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06-109.
点击复制

列宁对哲学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不同侧重()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106-109
栏目:
历史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17-06-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7)03-0106-04
作者:
董岗彪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关键词:
列宁哲学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革命现实性
分类号:
A821.6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列宁前期更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而1914-1915年对黑格尔哲学的 专题研究,则使他体会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历史性联系,因此,他走进实践辩证法,找到了推进 俄国革命的正确方法。无论在强调哲学唯物主义还是实践辩证法时,革命现实性均是列宁一以贯 之的思维线索,也是牵引他哲学侧重的逻辑线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一兵.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张一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析《马 克思的自然概念》的逻辑前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3).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J].学术月刊,2012(5). [8]俞吾金.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 1995(6). [9]孙伯鍨.作为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3). [10](美)杜娜耶夫斯卡娅.哲学与革命[M].傅小平,译.沈阳:辽宁教 育出版社,2000.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9.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 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4](美)保罗·托马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恩格斯 到阿尔都塞[M].王远河,王克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向刚.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11.
 XiangGang.AReviewofLenin’sTheoryofNationalSelf-determination[J].SAMSON,2017,(03):11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 02 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10007);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KYX201613) 作者简介:董岗彪(1973-),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唯物史观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