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钰莹 何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7-54.
 [J].SAMSON,2017,(04):47-54.
点击复制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研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7年04期
页码:
47-54
栏目: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出版日期:
2017-08-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7)04-0047-08
作者:
王钰莹1 何晴2
(1.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对数平均数迪氏指数因素分解法节能
分类号:
F121.3;F72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其发展潜力 巨大,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 长江经济带亟须探寻的关键所在。运用LMDI模型将1996~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共11省 市的能源消耗增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规 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分别体现了促进能源消耗增加和减少的主导作用,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 响相对较弱,其中下游地区较中上游地区相比,其单位能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能源利用技术均 明显优于中上游地区。由此,根据模型运算结果,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驱动,承接产业 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期能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瑞,丁日佳,尹岚岚.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2007(10). [2]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J].经济管 理,2013(7). [3]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 题[EB/OL].http://xueshu.baidu.com/s? wd=paperuri:(4be69 efd37f2cab5f8066e23df7cc803)&filter. [4]肖挺,刘华.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问题的实证研究[J].经济 学家,2014(9). [5]郭广涛,郭菊娥,席酉民,等.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降耗效应 测算及其实现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6]向其凤,马晓兰.云南工业能源消费的效应分解分析[J].云南财 经大学学报,2009(3). [7]王班班,齐绍洲.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节约能源[J].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7). [8]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张丽恒,等.节能减排与调整升级[J].天 津经济,2012(1). [9]史丹.转轨时期我国能源瓶颈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 经济,1998(10). [10]郭朝先.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12(7). [11]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J].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2010(12). [12]何小钢,张耀辉.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 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3). [13]张国兴,高秀林,汪应洛,等.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 演变———基于1978~2013年政策数据的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4(12). [14]ANGB.W.Decompositionanalysisforpolicymakinginenergy: whichisthepreferredmethod? [J].EnergyPolicy,2004(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传清邓明亮.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44.
 [J].SAMSON,2017,(04):44.
[2]王贤.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36.
 WangXian.The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4):36.
[3]黄成.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52.
 HuangCheng.EvaluationandOptimizationonEconomicGrowthofYangtzeRiverEconomicZone[J].SAMSON,2017,(04):52.
[4]吴传清 陈晓.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和承接力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9.
 WuChuanqingChenXiao.IndustryTransferSituationandUndertakingEvaluationof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4):39.
[5]邓明亮 仇文琦 韩慧.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问题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55.
 [J].SAMSON,2017,(04):55.
[6]周中林 乔冰彬 朱勤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35.
 [J].SAMSON,2017,(04):35.
[7]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26.
 WuChuanqing ShenYuqi ChenWenyan.AnEmpirical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ufacturingAgglomerationandEnvironmentalEfficiency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4):26.
[8]邓明亮 杨馥娜 袁月 汪成鹏.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32.
 [J].SAMSON,2017,(04):32.
[9]秦尊文.长江经济带战略形成前的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7.
 [J].SAMSON,2018,(04):37.
[10]吴爱军 邓微微.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44.
 [J].SAMSON,2018,(04):4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 05 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6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 究中心科研招标项目(2016001) 第一作者简介:王钰莹(1994-),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