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利群.刘勰“心物交感”理论构成及学术谱系新探———“文学批评价值源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97-102.
 [J].SAMSON,2021,(05):97-102.
点击复制

刘勰“心物交感”理论构成及学术谱系新探———“文学批评价值源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5期
页码:
97-102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9-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5-0097-06
作者:
张利群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关键词:
文心雕龙心物交感物色结构逻辑理论构成
分类号:
I206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既阐明从“感物”说到“物色”说再到“心物交感”说发展逻辑,又构成“感物-物色-心物交感”结构逻辑。“心物交感”作为思想观念、形象思维、创作方法、审美交流方式,在其文论批评体系中贯穿“文以明道”本体论、“神与物游”创作论、“情景交融”意象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文体论、“体性”“风骨”作品论、“知音”“通变”鉴赏论等内容。“心物交感”既是“感物”“言志”说集大成,更是会通“言志”“感物”为整体之心物关系认识之集大成,建构了中国古代文论批评传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骆鸿凯.物色第四十六[A].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附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朱自清.诗言志辨·序[A].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广州.“照”:《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理解论及其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8.
 [J].SAMSON,2018,(05):48.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5- 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18ZDA276)
作者简介:张利群(1952-),男,湖北罗田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古代文论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