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佳.新博物馆学理念下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45-52.
 [J].SAMSON,2021,(06):45-52.
点击复制

新博物馆学理念下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45-52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6-0045-08
作者:
孙佳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商丘师范学院 火文化与商文化研究所,河南 商丘 476000
关键词:
新博物馆学社区型文化遗产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G26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新博物馆学诞生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及世界遗产运动勃兴的文化土壤,带有民主化、多元化、地方化特点。新博物馆学提倡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与社会发展,强调对社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关注社区日常生活,保护社区集体记忆和多元文化。这一理念适应了文化遗产地保护的社区化趋势,以人本性的核心旨归、地方性的叙事视角、活态性的保护方式、开放性的运行机制,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丰富社区参与途径,重建社区集体记忆,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守护社区文化根脉,优化社区文化生态,实现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苏东海.博物馆沉思录(卷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法)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J].中国博物馆,1995(2).
[4](法)于格·戴瓦兰.“生态博物馆”一词及其它[J].中国博物馆,1986(4).
[5]魁北克宣言[J].于鸣放,译.中国博物馆,1995(2).
[6]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1(2).
[7]安来顺.国际生态博物馆四十年:发展与问题[J].中国博物馆,2011(Z1).
[8](法)阿兰·茹贝尔.法国的生态博物馆[J].张晋平,译.中国博物馆,2005(3).
[9](瑞典)海伦娜·弗里曼.没有围墙的博物馆[A].国际博物馆(中文版第2辑)[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
[10](日)大原一兴.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J].张伟明,译.中国博物馆,2005(3).
[11]孙葆芬.密切注意国际博物馆学界的新动态[J].中国博物馆,1986(3).
[12]倪威亮.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反思与瞻望———苏东海先生访谈[J].中国博物馆,2011(Z1).
[13]安来顺.在贵州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J].中国博物馆,1995(2).
[14]苏东海.中国生态博物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15](意)毛里奇奥·马吉.世界生态博物馆共同面临的问题及怎样面对它们[J].张晋平,译.中国博物馆,2005(3).
[16]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
[17]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8]王明珂.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J].当代,1993(91).
[19]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13(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8 -1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中原地区庙会文化空间整体性保护”(2021-ZDJH-28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原地区文化空间类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2021CZX019)
作者简介:孙佳(1987-),女,河南周口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