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新文.论苏轼对屈原贾谊的评论及其“适中”“处穷”的人生智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61-67.
点击复制

论苏轼对屈原贾谊的评论及其“适中”“处穷”的人生智慧()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61-67
栏目:
荆楚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6-0061-07
作者:
何新文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关键词:
苏轼屈贾适中处穷诗酒趁年华
分类号:
K24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苏轼极为推崇屈原、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青年时期即创作有《屈原塔》《屈原庙赋》等诗赋书写屈原之死的生命主题,赞颂屈原的精神人格,又“好贾谊”之书,撰写《贾谊论》评论贾谊;中晚年更对屈、贾辞赋推崇备至,以为“楚辞前无古,后无今”,“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可以说屈、贾的影响贯穿了苏轼的人生旅程。但他对屈原特立独行、绝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对于贾谊“纡郁愤懑,至于夭绝”的处世方式,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屈原之道独为其难而“不适中”,批评贾谊志大量小而“不善处穷”。而所谓“适中”与“处穷”,正是苏轼所践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策略,这也是他与屈、贾的不同之处。苏轼随遇而安,身处逆境也不失乐观旷达,“休对故人思故国”“共将诗酒趁流年”,永葆一份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理性情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陈迩冬.苏轼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王冠辑.赋话广聚(第2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石声淮、唐玲玲.苏轼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2]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钱钟书.管锥编(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5]杨金鼎.楚辞评论资料选[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版,1985.
[1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韩玺吾.苏轼黄州词作与水性思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5.
 [J].SAMSON,2017,(06):15.
[2]韩玺吾.苦痛与超越:苏轼黄州词的情感历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45.
 [J].SAMSON,2018,(06):4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7 -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17ZDA240)
作者简介:何新文(1953-),男,湖北通城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古典文学目录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