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涛.中西诗学源头辨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程正民.文化诗学:钟敬文和巴赫金的对话[J].文学评论,2002(2).
[3]贾放.俄罗斯民间故事研究的“双重风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贾放.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与故事的历史比较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00(7).
[5]贾放.普罗普故事学思想与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6]童庆炳.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赵勇.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8]钟敬文.文学研究中的艺术欣赏和民俗学方法———在《文学评论》创刊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文学评论,1998(1).
[9]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锡诚.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书面文学[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11]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
[12]高有鹏,刘璨.民间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的理论特色[J].西北民族研究,2018(4).
[13](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4](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文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5]贾放.普罗普的故事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16]刘锡诚.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M].广州: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
[17]刘锡诚.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
[18]高有鹏.关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问题[J].民族艺术,2019(5).
[19]钟俾实.民间文学与民族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81(1).
[20]马学良.民间文学研究的多科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21]顾希佳.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几点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22]刘魁立.要重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文学评论,1984(6).
[23]杨堃.民俗学和民族学[J].中国民族,1983(6).
[24]柯杨.民俗学应用研究漫议[J].民俗研究,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