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锡诚.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2]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J].民间文化论坛,2019(3).
[4]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5](英)哈葛德,安度阑.红星佚史[M].鲁迅,周作人,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6](英)哈德兰德.神话与民间故事[J].赵 景 深,译.小 说 月 报,1926(8).
[7](英)麦苟劳克.民间故事的探讨[J].赵 景 深,译.文 学 周 报,1927(4).
[8](英)葛理格司.神话与民间故事的伦理价值[J].林汉达,译.世界杂志,1931(2).
[9]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J].江苏教育,1933(11).
[10]周作人.金枝上的叶子[J].青年界,1934(4).
[11]赵景深.童话学 ABC[M].上海:世界书局,1929.
[12]万建中,李琼.20世纪民间故事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情结[J].民间文化论坛,2009(2).
[13](澳)约瑟夫·雅各布斯.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M].杨成志,钟敬文,译.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
[14](英)瑞爱德,等.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M].江绍原,编译.上海:中华书局,1932.
[15](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郑建成,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16](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C].陈建宪,彭海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17](美)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8](美)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M].陈建宪,黄永林,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9](美)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0](美)C.S.霍尔,V.J.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1](美)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M].舒伟,丁素萍,樊高月,译.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1.
[22](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M].张田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23](瑞士)麦克斯·吕蒂.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M].户晓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
[24](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M].黄龙保,周振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5](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26]户晓辉.卡 西 尔 与 神 话 的 批 判 现 象 学 [J].民 族 文 学 研 究,2009(3).
[27](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朝戈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8](美)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29](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0](美)理查德·鲍曼.表演中的文本与语境[J].杨利慧,译.民间文化论坛,2015(4).
[31](美)杰克·齐普斯.作为神话的童话/作为童话的神话[M].赵霞,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32](美)杰克·齐普斯.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M].舒伟,主译.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