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贻梁,陈建敏 . 穆天子传汇校集释[ M ]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 ]彭民权 . 先秦儒家经典对楚国形象的书写及其文化逻辑———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中心[ J ] . 文化与诗学, 2011 ( 1 ) .
[3 ]徐文武 . 楚国思想与学术研究[ M ]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4 ]曾小梦 . 先秦典籍引《诗》考论[ D ] . 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 ]陈良运 . 中国诗学批评史[ M ]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6 ]洪湛侯 . 诗经学史(上)[ M ] . 北京:中华书局, 2002.
[7 ]王国维 . 观堂集林[ M ] .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8 ]毛振华 . 《左传》赋诗研究[ M ]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9 ]孟修祥 . 楚歌研究[ M ]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7.
[10 ]刘师培 . 国学发微(外五种)[ M ] . 扬州:广陵书社, 2013.
[11 ]晁福林 . 上博简《诗论》研究[ M ]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12 ]廖名春 . 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兼论子羔也可能传《诗》[ J ] . 齐鲁学刊, 2002 ( 2 ) .
[13 ]刘信芳 . 孔子诗论述学[ M ] .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
[14 ]刘毓庆 .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J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 4 ) .
[15 ]王晖 . 从《孔子诗论》所言《关雎》主旨看儒家的礼教思想[ J ] . 中国哲学史, 2005 ( 4 ) .
[16 ]黄怀信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 M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17 ]廖名春 . 郭店楚简与《诗经》[ J ] . 文学前沿, 2000 ( 1 ) .
[18 ]杨世文 . 近百年儒学文献研究史:全 2 册[ M ]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5.
[19 ]劳孝舆 . 春秋诗话[ M ]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0 ]蔡靖泉 . 楚文学史[ M ]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21 ]周泉根 . 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 M ] .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2 ]陈瑶 . 上博简“诗亡隐志”与先秦楚地诗学抒情传统[ J ]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 4 ) .
[23 ]陈良运 . 论荀子和屈原的诗学观[ J ]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3 ( 4 ) .
[24 ]周建忠 .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J ] . 中州学刊, 2018 ( 8 ) .
[25 ]郭杰 . 屈原的诗学[ J ]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 ) .
[26 ]田耕滋 . 屈原诗学及其哲学理性[ J ] . 江汉论坛, 2010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