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翔龚志祥.顺应与制衡:武陵山区民族村落建筑文化中的自然策略——基于来凤县兴安村的田野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44-51.
点击复制

顺应与制衡:武陵山区民族村落建筑文化中的自然策略——基于来凤县兴安村的田野调查()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2
页码:
44-51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4-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2-0044-08
作者:
全翔1龚志祥12
(1.东北大学 民族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中共来凤县委党校,湖北 来凤 445700)
关键词:
武陵山区建筑营造自然策略
分类号:
J5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顺应与制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定向性自然策略。两种策略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并通过精神层面的内驱力作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顺应是人类历史演进之初用于感知自然环境所做出的负向性适应态度,具有适应性、被动性;而制衡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用于改造自然环境所做出的正向性反馈态度,具有创造性、主动性。武陵山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其先民自古以来传承着这种双向性的自然生态观念,并将其运用在民族村落的建筑文化之中,通过村落的宏观选址、微观营造以及场所仪式等方式呈现出来。地方性生态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用一种更加均衡的态度处理生态问题,这对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咏君,吴剑,胡瑞山.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J].中国工程科学,2019(5).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情报资料研究所.常用农业科技词汇[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教兴滇涌俊才·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年~2006年科研成果集(上)[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4]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朱熹.朱子全书(第16册)[M].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王韬.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策略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7]佟士枢.对立与共存——武陵山区乡土建筑形制再探[J].城市建筑,2017(23).
[8]区锦联.生态人类学视域下传统知识的价值研究——基于鄂西来凤县兴安村的田野调查[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
[9]王新武,孙犁.建筑工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10]程建军.风水解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1]沈在红.风水学习百科[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12]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13]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4]张爱武,谭梅,刘宇.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田野考察——以兴安村为例[J].寻根,2013(4).
[15]金述富,彭荣德.土家族仪式歌漫谈[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16]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特色研究·村寨建筑文化研究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17]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8]向轼.卯洞土家族春节祭祀活动及其文化内涵[J].民族艺术研究,2010(3).
[19]林继富.酉水流域土家族民俗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20]罗钰坊.仪式疗法:土家族过关仪式的医学人类学阐释——以鄂西兴安村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18(1).
[2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4/c102427698729.html.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项目: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领域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文化特征与重塑研究”(202301)
第一作者简介:全翔(1999—),男,湖南衡南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通信作者:龚志祥(1966—),男,湖北来凤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文化研究,Email:enshilg@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