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漾赵志坚.行为准则的主体间不一致性——精致利己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及其德育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101-106.
点击复制

行为准则的主体间不一致性——精致利己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及其德育启示()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02
页码:
101-106
栏目:
思想政治研究
出版日期:
2024-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4)02-0101-06
作者:
吴漾赵志坚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关键词:
精致利己主义主体间不一致性工具理性德育
分类号:
G4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近年来,精致利己主义现象引发了公众乃至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当前大部分研究者均强调精致利己主义观念中追求高效工具理性,将手段与目的分离的精致,以及在行为目的上的利己两个要素,并以此讨论精致利己主义的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准确界定精致利己主义,还需引入第三个要素——行为准则的主体间不一致性。该要素对于区分精致利己主义与理性经济人十分关键,也能为精致利己主义的虚伪性、欺骗性提供一种结构性的解释。有效应对精致利己主义对于高校德育的挑战,不能仅仅局限于反击其行为目标的利己性与行为策略的精致性,而应当从理性说服与情感熏陶等角度入手,破除行为准则的主体间不一致性对德育目标的侵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艳,赵冰.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J].伦理学研究,2022(4).
[2]黄河.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
[3]焦迎娜,苏春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亟待关注的当代青年群体[J].中国青年研究,2019(3).
[4]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
[5]Ranyard,R.Economic Psychology[M].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Ltd,2018.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Bloomfield,P.Moral Point of View[A]. H.LaFollett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thics[M]. Hoboken:John Wiley & Sons Ltd,2019 .
[9]Batson,C.D.Communal and Exchange Relationship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3(6).
[10](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夏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1]Buss,D.M.Evolutionary Psychology: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M]. Boston:Pearson Education,Inc,2008.
[12](加拿大)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Hardin,G.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1968(3859).
[14]佘双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规律探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3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交媒体使用对当代青年婚育观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23CSH023)
第一作者简介:吴漾(1989—),男,湖北荆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