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顾颉刚,钟敬文.孟姜女故事论文集[C].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2]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刘守华.比较故事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4]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5]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6]张志娟.论传说中的“离散情节”[J].民族文学研究,2013(5).[7]陈泳超.地方传说的生命树: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身世传说为例[J].民族艺术,2014(6).[8]陈泳超.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美)J·H·布鲁范德.旧篇新章———美国都市传说略谈[J].李扬,王珏纯,译.民俗研究,2000(4).[10]刘锡诚.试论牛郎织女传说圈———地理系统的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5(4).[11]刘惠萍.混同与选择———湖北孝感“董孝子”传说研究[J].民俗研究,2015(2).[12]刘守华.董永传说及其魅力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13]王宁邦.梁山伯庙考[J].民族艺术,2015(5).[14]段友文,张小丁.民间传说中傅山士大夫形象的多维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5]范国强.历史记载与传说想象对人物形象的构建———以三国之孙夫人形象的历史流变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5(3).[16]余红艳.表述语境与族群诉求:论蚩尤叙事的古今流变[J].广西民族研究,2015(5).[17]朱湘蓉.文学史中伍子胥复仇故事情节的形成———以湖北云梦睡虎地77号汉墓伍子胥故事简为依据[J].中原文化研究,2015(2).[18]罗燚英.明清时期广州五仙五羊传说流变论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5(5).[19]迎春.蒙古民俗传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20]王玉山.从罪犯到益兽:民间传说、自然写作与美国狼的形象变化[J].学术研究,2015(8).[21]刘爱华.“梦笔深藏五色毫”:中国古代梦笔传说及其类型分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5(2).[22]傅修延.许逊传说的符号叙事学解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3]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吕微.转过身来的大娘娘[J].民间文化论坛,2015(2).[25]李然.传说形象的生活化功能———作为互动媒介的秃尾巴老李[J].民俗研究,2015(5).[26]王尧.传说与神灵的地方化———以山西洪洞的青州二郎信仰为例[J].民族艺术,2015(5).[27]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J].民族文学研究,2015(5).[28]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J].民俗研究,2015(2).[29]程鹏.多维叙事视角下莱芜南部地区安期生信仰研究[J].文化遗产,2015(2).[30]陈传友.西双版纳傣族勐神传说及其祭祀仪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31]余红艳.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以“白蛇传”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15.[32]余红艳.走向市场:“白蛇传”传说的当代景观生产研究[J].文化遗产,2015(6).[33]余红艳.镇江金山寺“高僧降蛇”符号的叙事体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34]余红艳.“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5]余红艳.西湖断桥爱情景观的历史建构[J].《华中学术》第11辑,2015(1).[36]李鹏燕.黄鹤楼传说群的生成及其景观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37]蒋依娴,王秉安.传说文化创意与乡村社区营造模式探析———以台湾妖怪村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赵世瑜.从移民传说到地域认同:明清国家的形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9]钟进文.“创伤经历”与幻想记忆———藏边社会民间叙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11).[40]何文华.论有关西藏的两个传说及其传递的西方价值观[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1).[41]毛巧晖.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妹)传说的重构考察[J].民俗研究,2015(5).[42]肖晶.南岭瑶族盘王传说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寓意———以广西贺州瑶族盘王文化为考察对象[J].民族文学研究,2015(3).[43]温春香.明清以来闽粤赣交界区畲民的族谱书写与族群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2015(1).[44]汪静.闽台民间大道公传说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45]程肖力.试论民间文学作品的生成———以《珠江的传说》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15(6).[46]邱冬梅.《尼山萨满》满文本与鄂温克口承本《尼山萨满》的比较研究[J].满族研究,2015(3).[47]金向德.满族《尼山萨满》传说与朝鲜族《钵里公主》神话之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8]段晴.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J].西域研究,2015(1).[49]陈丽琴.中越清明节传说及节俗之比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0]刘守华.抗日战争与民间叙事———从日本学者的相关评述说起[J].民间文化论坛,2015(5).[51]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2]毕雪飞.论日本七夕传说的祭文形态[J].文化遗产,2015(1).[53]李常清.鬼女红叶传说的在地化传承———基于文本传承的时期分类和口头传承的地域间比较[D].山东大学,2015.[54]麦丽斯.《孛端察儿传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55]金凤.论中日羽衣传说[D].山东大学,2015.[56]陈新兵.中越海神传说与信仰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57]夏楠,孙正国.传说的文本属性:历史-封闭性与文学- 开放性———以豫西大禹治水传说文本为中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8]杨栋.“禹生石纽”传说的文化阐释[J].中原文化研究,2015(5).[59]陈立柱.有巢氏传说综合研究———兼说中国史学的另一个传统[J].史学月刊,2015(2).[60]方辉.论史前及夏时期的朱砂葬———兼论帝尧与丹朱传说[J].文史哲,2015(2).[61]苏航.回鹘卜古可汗传说新论[J].民族研究,2015(6).[62]祝立业.简析高句丽始祖传说的建构与夫余衰亡之关系[J].东北史地,2015(5).[63]陈永国.浅谈夫余始祖东明王的传说[J].东北史地,2015(3).[64]尹荣方.《尚书·胤征》舞容与后羿传说的蕴意[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65]李炳海,刘洋.高唐神女传说的炎帝部族文化属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5(3).[66]彭邦本.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7]魏慈德.从楚简的用字习惯来看楚令尹子文乳于虎的传说[J].中原文化研究,2015(5).[68]杜勇.清华简与伊尹传说之谜[J].中原文化研究,2015(2).[69]金荣权.从神话传说看徐国的族源与迁移[J].中州学刊,2015(12).[70]张文静.评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对“尧舜禹”传说的价值判定[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1]夏楠.多维视野下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72]祝秀丽.20世纪包公传说的采录与研究综述[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1辑,2015(1).[73]任志强.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理论与实践[J].民间文化论坛,2015(6).[74]吴新锋.民间文学志系列之一:新疆阜康西王母神话传说志[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75]施爱东.顾颉刚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6]陈泳超.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