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CHALTEGGERS,STURM A.EnvironmentalRationality[J].
DieUnternehmung,1990(4).
[2]王玲.环境效率测度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唐索莉.我国高能耗产业的环境效率评价及规制研究[D].广东商
学院,2013.
[4]岳书敬,刘富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
[5]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
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11).
[6]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经济研究,2012(7).
[7]张子龙,薛冰,陈兴鹏,等.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
敛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8]容建波,严力蛟,黄绍荣,等.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效
率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5(6).
[9]胡达沙,李杨.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J].财经
科学,2012(4).
[10]袁鹏,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
业经济,2011(2).
[11]杨俊,邵汉华,胡军.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
[12]王俊能,许振成,胡习邦,等.基于DEA 理论的中国区域环境效
率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0(4).
[13]李静.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经济,
2009(12).
[14]朱英明.产业集聚、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12.
[15]沈能.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 ———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
空间非线性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4(3).
[16]李伟娜,徐勇.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基于中国2001
~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软科学,2014(5).
[17]李伟娜,徐勇.制造业集聚、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J].经济
管理,2013(9.
[18]杨礼琼,李伟娜.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J].软
科学,2011(9).
[19]任毅,丁黄艳.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与产业转型策
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0]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
习与实践,2014(4).
[21]张建升.环境约束下长江流域主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4(12).
[22]汪克亮,孟祥瑞,杨宝臣,等.基于环境压力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生
态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15(7).
[23]吴传清,龚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J].改
革,2015(10).
[24]彭智敏,冷成英.基于集聚视角的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比较
优势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15(5).
[25]KRUGMAN P.Geographyand Trade[M].Cambridge:MIT
Press,1991.
[26]FUJITA M,KRUGMANP.VENABLESA.TheSpatialEconomyandInternationalTrade[
M]Cambridge:MITPress,1999.
[27]DELACROIXJ,SWAMINATHAN A,SOLT M.DensityDependenceversusPopulationDynamics:
AnEcologicalStudyof
FallingsintheCaliforniaWineIndustry[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
1989(2).
[28]ToneK.ASlacks- basedMeasureofEfficiency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
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
2001,130.
[2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经济研究,2004(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传清邓明亮.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44.
[J].SAMSON,2017,(05):44.
[2]王贤.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36.
WangXian.The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5):36.
[3]黄成.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52.
HuangCheng.EvaluationandOptimizationonEconomicGrowthofYangtzeRiverEconomicZone[J].SAMSON,2017,(05):52.
[4]吴传清 陈晓.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和承接力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9.
WuChuanqingChenXiao.IndustryTransferSituationandUndertakingEvaluationof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5):39.
[5]王钰莹 何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7.
[J].SAMSON,2017,(05):47.
[6]邓明亮 仇文琦 韩慧.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问题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55.
[J].SAMSON,2017,(05):55.
[7]周中林 乔冰彬 朱勤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35.
[J].SAMSON,2017,(05):35.
[8]邓明亮 杨馥娜 袁月 汪成鹏.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32.
[J].SAMSON,2017,(05):32.
[9]秦尊文.长江经济带战略形成前的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7.
[J].SAMSON,2018,(05):37.
[10]吴爱军 邓微微.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44.
[J].SAMSON,2018,(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