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周裕锴.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J].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2004(9).
[3]贾晋华.皎然年谱[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4]刘曾遂.唐诗僧皎然卒年考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80(4).
[5]漆绪邦.皎然生平及交游考[J].北京社会科学,1991(3).
[6]贾晋华.皎然出家时间及佛门宗系考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0(1).
[7]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8]陈新璋.简评皎然的唐诗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2).
[9]庄世根,马青云.皎然的诗学理论初探[J].湖州师专学报,1988
(1).
[10]张寅彭.古代诗论意境说的肇始作———皎然《诗式》[J].上海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11]唐小燕.论皎然自然观和取境说的统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
[12]曾羽霞,景遐东.王国维境界说与皎然取境说之比较[J].安阳师
范学院学报,2009(4).
[13]高东洋.皎然取境说浅论[J].潍坊学院学报,2005(3).
[14]申建中.中国传统诗学的一座里程碑———皎然意境说初探[J].
文艺理论研究,1985(1).
[15]李江峰.皎然《诗式》“作用”与唐五代诗格的“磨炼”理论[J].中
国文学研究,2012(1).
[16]王守雪.皎然《诗式》“作用”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3(4).
[17]孙振涛,兰继华.论皎然的诗学理论“作用”说[J].柳州师专学
报,2013(6).
[18]姜光斗.简论佛学对皎然诗学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1).
[19]刘来春.谈皎然文论中儒家中庸之道与佛家中道思想的沟通
[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0]贾静.道教文化与皎然茶诗[J].中国道教,2011(4).
[21]许连军.皎然《诗式》与中国诗学之转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5).
[22]丁玲.从皎然诗学理论看“中唐—北宋”诗歌转型[J].许昌学院
学报,2014(4).
[23]高东洋.皎然意境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J].沧州师
范学院学报,2005(3).
[24]许连军.论皎然诗学理论对中唐诗人创作之影响[J].长江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5]张传峰.试论皎然诗论对孟郊创作的影响[J].湖州师专学报,
1994(4).
[26]肖占鹏.皎然诗论与韩孟诗派诗歌思想[J].文学遗产,1989(4).
[27]李本红.皎然诗论对王维诗歌接受史的意义和作用[J].中州学
刊,2013(6).
[28]李哲宇.陈子昂与皎然岘山诗对比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
报,2016(8).
[29]甘生统.论皎然与陈子昂的诗学分歧———兼论皎然批评陈子昂
的原因[J].求是学刊,2016(3).
[30]敏泽.皎然的《诗式》和司空图的《诗品》[J].社会科学研究,1981
(1).
[31]尹蓉.皎然、司空图有关意境论之比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0(2).
[32]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唐代诗僧皎然对茶道美学的贡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3]陈放.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上人对中国茶道的创世之功(上)
[J].科技智囊,2009(9).
[34]陈云琴.诗僧皎然与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