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珊珊.沿着丝绸之路行走:骆驼泉传说考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33-37.
 [J].SAMSON,2020,(05):33-37.
点击复制

沿着丝绸之路行走:骆驼泉传说考察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05期
页码:
33-37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0-09-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0)05-0033-05
作者:
梁珊珊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200062
关键词:
骆驼泉传说丝绸之路历史记忆
分类号:
K28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伊斯兰民族,几百年来,以青海循化街子中央的清真寺与骆驼泉为中心,撒拉族人得以生息和发展。围绕地理上的骆驼泉,撒拉族人通过骆驼泉传说和婚礼上的骆驼舞表达和巩固着族人从撒马尔罕迁徙、定居循化的记忆。在沿着丝绸之路迁徙、往来和贸易的过程中,骆驼泉成为撒拉族人认同的标志、生活的侣伴与发展的期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冯亚琳,(德)阿斯特莉特·埃尔.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余传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3]朱刚.积石山下骆驼泉———撒拉族风情与审美[A].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民族风情与审美[C].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4]芈一之.撒拉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5]杨涤新.青海撒拉人之习俗与语言[J].新西北,1945(4).
[6]马学义,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研究会青海分会.骆驼泉:撒拉族民间故事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7]马成俊,于晓陆,王雪.论撒拉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常海燕.历史镜像中的“撒拉尔”———“汉藏走廊”一个小民族营造传统的历史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2.
[9]万建中.民间传说的虚构与真实[J].文化研究,2005(3).
[10]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5).
[11]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少数民族史志丛书:撒拉族简史简志合编[M].北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
[1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选(下册)[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63.
[13]芈一之,张科.撒拉族简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
[14]傅青元,朱世奎.青海掠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15](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6]马瑾.撒拉族婚礼中“骆驼舞”的文化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7]王海龙.从“骆驼舞”仪式行为解析撒拉族传统文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 07 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间文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民族交往桥梁的运行机制研究”(15JJD850011)
作者简介:梁珊珊(1990-),女,浙江新昌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民俗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