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鹏.宋代笔记与诗词关系探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100-107.
 [J].SAMSON,2021,(04):100-107.
点击复制

宋代笔记与诗词关系探论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4期
页码:
100-107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7-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4-0100-08
作者:
胡鹏
浙江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 杭州 310058
关键词:
宋代笔记诗词批评专著文体互渗
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美信.宋元戏曲史疏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欧阳修.欧阳修集·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3]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242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胡传志,李定乾.滹南遗老集校注[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6]顾宏义.两宋笔记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20.
[7]邵海清,李梦生.忠雅堂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8]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
[9]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赵令畤,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1]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张培锋.《夜宿乌牙寺》诗为李白所作考[J].古典文学知识,2018(3).
[13]龚颐正.芥隐笔记[A].全宋笔记(第5编第2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14]张邦基.墨庄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5]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郭绍虞.宋诗话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17]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8]孟棨,等.本事诗·续本事诗·本事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9]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1]胡鹏.略论《六一诗话》的文体归属[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2]顾宏义.宋代笔记录考[M].北京:中华书局,2021.
[23]孙光宪.北梦琐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4]郑文宝.南唐近事[A].全宋笔记(第1编第2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25]朱崇才.词话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王应麟.玉海(中日合璧本第2版第7册)[M].京都:中文出版社,1986.
[28]陈应鸾.岁寒堂诗话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2000.
[29]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0]程杰.论范成大以笔记为诗———兼及宋诗的一个艺术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31]马自力,王朋飞.笔记体与宋代诗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32]陆游.入蜀记[A].全宋笔记(第5编第8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3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4]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5]张耒.明道杂志[A].全宋笔记(第2编第7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36]陈世骧.论中国抒情传统[A].杨彦妮,陈国球,译.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37]苏轼.东坡志林[A].全宋笔记(第1编第9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38]刘中黎.迁移与转化:从日记到小品文———试析苏轼日记《记承天寺夜游》的文体跨界写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39]郑文宝.江表志[A].《宋笔记(第1编第2册)[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40]魏泰.东轩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1]王季思.中国笔记小说略述[J].新学生,1947(2).
[42]胡鹏.略论北宋笔记的传播及其意义[J].师大学报(台北),2020(1).
[43]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4]吕叔湘.笔记文选读[M].上海:文光书店,194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4- 21
作者简介:胡鹏(1988-),男,安徽淮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代文学文献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