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继龙.“废名圈”新诗批评话语的生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108-113.
 [J].SAMSON,2021,(04):108-113.
点击复制

“废名圈”新诗批评话语的生成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04期
页码:
108-113
栏目:
中国诗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7-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21)04-0108-06
作者:
程继龙
岭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关键词:
“废名圈”新诗批评话语自由诗政治性
分类号:
I207.2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废名圈”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派别,在新诗创作和批评方面均有独特的造就。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这一派圈子形成,同时形成了谈诗、讲诗、论诗的风气。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到沦陷后的北平诗坛,北平沦陷区的教育、文化环境为这一派诗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废名圈”围绕自由诗这一观念和理想,建构自己的新诗批评话语。这既离不开对当时新诗发展问题的正视,也离不开对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选择性继承。“废名圈”新诗批评话语也是一种隐微的政治性话语。考察这一派新诗批评话语的生成过程和意味,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派的具体存在,认识中国现代新诗史和新诗批评史的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周宪.福柯话语理论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13(1).
[3]朱英诞.深巷集(丙稿)[M].手稿.
[4]废名.小园集序[J].新诗,1937(4).
[5]陈均.废名圈、晚唐诗及另类现代性———从朱英诞谈中国新诗中的“传统与现代”[J].新诗评论,2007(2).
[6]药堂.怀废名[J].古今(半月刊),1943(20,21).
[7]沈启无.闲步庵书简钞[J].文学集刊,1943(1).
[8]沈启无.苦雨斋文丛·沈启无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9]沈启无.以往的诗文学与新诗[J].文学集刊, 1944(2).
[10]废名.新诗问答[J].人间世,1934(15).
[11]林庚.诗与自由诗[J].现代,1936(1).
[12]沈启无.关于新诗[J].风雨谈,1943(1).
[13]林庚.诗的韵律[J].文史春秋,1935(3).
[14]朱英诞.朱英诞集(第九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15]沈宝基.谈诗[J].文艺世纪,1944(2).
[16]朱英诞.读《灾难的岁月》[N].华北日报·文学, 1948-09-26.
[17]楚天阔.一年来的北方文艺界[J].中国公论,1942(4).
[18](法)朗西埃.文学的政治[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仲雷,田源.传统诗学内化与诗歌史想象——史美钧的新诗批评理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4):40.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5- 11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废名圈’诗人群文学活动考述”(GD16XZW05)
作者简介:程继龙(1984-),男,陕西陇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新诗思潮、新诗批评史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