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樊小玲.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的历史源流与地域流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7-13.
 [J].SAMSON,2022,(03):7-13.
点击复制

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的历史源流与地域流布()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3
页码:
7-13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5-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3-0007-07
作者:
樊小玲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关键词:
鬼母育儿故事异文历史地理学派历史源流地域分布
分类号:
B9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鬼母育儿”型故事即指以亡母之魂回来喂养幼子为核心母题的故事。南北朝至宋代是“鬼母育儿”型故事由滥觞至渐趋成熟的阶段;元明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并且呈现出现实化和复合化倾向;清朝至近代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展现出风物传说的特征,具有较强的解释性特点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全国范围内,“鬼母育儿”型故事主要流传于辽宁、福建、台湾、江苏、河北、安徽、广东等地区。其地域分布主要呈带状和点状特点,东部从渤海至北部湾一带为带状分布,中西部地区则呈分散的点状分布。探究此类型故事的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有助于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鬼母育儿”型故事,拓宽故事学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王燕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5]祁连休,程蔷,吕微.中国民间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6]顾希佳.“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类型分析及其流变轨迹[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7]钟敬文.钟敬文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毕雪飞.“诞生”与“出世”:中日幽灵育儿故事比较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8(6).
[9]刘义庆.幽明录[M].郑晚晴,辑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10]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洪迈.夷坚志(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蔡绦.铁围山丛谈[M].冯惠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陈宝良.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理中之妻妾关系[J].中国史研究,2008(3).
[14]阙真,等.元明清文言小说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
[15]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清代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6]江荫香.庄谐笔记大观[M].上海:广益书局,193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樊小玲.民俗学视阈下的中国“鬼母育儿”型故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25.
 [J].SAMSON,2021,(03):2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 -02- 16
作者简介:樊小玲(1989-),女,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叙事文学与民间信仰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