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陈鹏.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辨析[J].学术探索,2017(3).
[3](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德)马丁·海德格尔.尼采(下)[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王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透析[J].探索,2018(2).
[6]林峰.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困境、工具及克服[J].学术探索,2016(11).
[7]张有奎.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8]鲁明川.物化劳动与资本逻辑的生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胡博成,朱忆天.资本逻辑场域中的虚无主义:理论脉络与消解路向[J].社会主义研究,2019(3).
[13]张兴成.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M].隗仁莲,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张三元.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前提和核心范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札记之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19]邹诗鹏.虚无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0]韩升.唯物史观视域内历史虚无主义的现代性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