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艳芳.功能转向视阈下的民间传说传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27-32.
 [J].SAMSON,2022,(05):27-32.
点击复制

功能转向视阈下的民间传说传承()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5
页码:
27-32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5-0027-06
作者:
高艳芳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关键词:
民间传说社会功能功能转向传承发展
分类号:
I287. 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我国是民间传说大国,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民间传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不仅是民众休闲娱乐的组成,更是特征族群精神叙事的组成。当下非遗保护运动的持续推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熟、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全面促成了民间传说的功能转向。功能转向视阈下的民间传说传承主要体现在资源化、媒介化和娱乐化三个维度。资源化维度的转向主要表现为民间传说与地方文化、经济的深度关联,媒介化维度的转向主要表现为传说叙事形态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娱乐化维度的转向主要表现为知识传授功能的日渐失落和娱乐功能的强势借用。民间传说的功能转向关乎其传承发展,需要对之进行认真审视与考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兆寿,何田田.民间传说“白蛇传”百年电影改编述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2]徐金龙,白玉帅.“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哪吒神话动漫化传承发展[J].文化遗产,2020(2).
[3]余红艳.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以“白蛇传”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徐赣丽,黄洁.资源化与遗产化:当代民间文化的变迁趋势[J].民俗研究,2013(5).
[5](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高晓玲,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
[6]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 性[J].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2014(2).
[8]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9]林轶,段艳.“印象·刘三姐”与广西民族文化传承[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4).
[10]张玲蓉.从杭州雷峰塔的开发看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J].浙江经济,2005(13).
[11]马克思,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A].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M].曹葆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2]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3]彭新生.柿树为啥是黑心[A].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林州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4]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J].文化遗产,2018(1).
[15]萧放.新 时 代 非 遗 保 护 传 承 的 初 心 与 使 命 [N].人 民 政 协 报,2021-08-23(10).
[16]邓苗.作为社会热点与舆论话题的民俗———当代民俗学研究的一种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17]J.G.Robb.TourismandLegends:ArchaeologyofHeritage[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i,1998(2).
[18]杨利慧.遗产旅游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二三模式”———从中德美 三 国 的 个 案 谈 起 [J].民 间 文 化 论 坛,2014(1).
[19]陈波,谢 端.文 化 分 层 视 角 下 民 间 文 学 资 源 旅 游 开 发 优 化 研究———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 03- 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21FZWB082)
作者简介:高艳芳(1982—),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非遗保护等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