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治栋 章孙.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共同富裕——准自然实验与空间溢出的经验证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8(1):98-112.
点击复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共同富裕——准自然实验与空间溢出的经验证据()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48卷
期数:
2025年第1期
页码:
98-112
栏目:
经济管理研究
出版日期:
2025-01-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5)01-0098-15
作者:
张治栋 章孙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富裕数字鸿沟经济韧性空间溢出效应
分类号:
F124.7;F4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阶段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提升物质富有、推动精神富足,进而助力共同富裕实现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1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进程,既能提升物质富有又能推动精神富足;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缩小数字鸿沟和增强经济韧性方式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效应在较小等级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大,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空间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赋能效应仍然存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9).
[2]裴尔洁,张治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4(2).
[3]陈阳,王守峰,李勋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技术经济,2022(1).
[4]张杰,孔心敏.数字基建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管理学刊,2024(4).
[5]张国胜,李文静.矫正效应还是加剧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22(6).
[6]逯海勇,宋培,李琳,等.数字基础设施与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启示[J].南方经济,2023(12).
[7]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11).
[8]韩亮亮,彭伊,孟庆娜.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软科学,2023(3).
[9]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
[10]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4).
[11]胡鞍钢,周绍杰.2035中国:迈向共同富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12]贺立龙,刘丸源.共同富裕与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3).
[13]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
[14]牛丽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3(10).
[15]尹西明,陈泰伦,金珺,等.数字基础设施如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12).
[16]闫绪娴,郭伟.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区域经济韧性?[J].现代经济探讨,2023(10).
[17]袁航,朱承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问题探索,2022(10).
[18]邓荣荣,吴云峰.有福同享: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包容性增长[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1).
[19]李成明,李大铭,张泽宇昕.数字基础设施、家庭多维减贫与共同富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6).
[20]王志凌,曾洪,罗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J].学习与实践,2023(12).
[21]王琴,李敬,丁可可,等.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J].统计与决策,2023(9).
[22]刘娜,肖文琛.城市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效果[J].统计与决策,2023(19).
[23]沈文玮.数字技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6).
[24]李实,陈基平,滕阳川.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25]李欣珏,管秋俐,李文静.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生产率增长的网络外溢效应——来自“增量提质”的双重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23(3).
[26]聂长飞,陈志,冯苑.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问题,2023(10).
[27]李琬,张国胜.跨越“数字鸿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2(11).
[28]金春枝,李伦.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6(8).
[29]王军,罗茜.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1).
[30]Martin R.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hysteresis and recessionary shock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2(1).
[31]曹瑞丽,贺晓峰.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J].现代管理科学,2023(6).
[32]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Whitefish:Kluwer Academic,1988.
[33]郭金花,郭檬楠,郭淑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证券市场导报,2021(6).
[34]赵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22(4).
[35]张佩,孙勇.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22(10).
[36]Beck T.,Levine R.,Levkov A.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5).
[37]Nunn N.,Qian N.Us food aid and civil confli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6).
[38]蒋仁爱,杨圣豪,温军.高铁开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及效果[J].南开经济研究,2023(7).
[39]Sunak Y.,Madlener R.Theimpact of wind farm visibility on property values:A spatial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16(5).
[40]种照辉,高志红,覃成林.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区域协同创新效应研究[J].西部论坛,2022(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余家凤 黄岑.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吗———基于农户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效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108.
 [J].SAMSON,2023,(1):108.
[2]汪发元万子新.数字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5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1119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学编制计划重大项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评估与政策优化研究”(2022AH040005);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重大课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安徽实践研究”(2022ZD003)
第一作者简介:张治栋(1965-),男,安徽天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通信作者:章孙(2001-),女,安徽池州人,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Email:2023075790@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