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思齐.宋玉《九辩》中的道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39-47.
点击复制

宋玉《九辩》中的道意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06期
页码:
39-47
栏目:
荆楚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0-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0)06-0039-09
作者:
张思齐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
宋玉赋作道意倾向比较研究
分类号:
I05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道教前史指道教孕育时期的历史。从宗教上看,屈原和宋玉都是道教前史中的重要人物。从文学上看,屈原是辞赋大家,宋玉是赋体作家。从辞赋到赋体,其间既有文体自身的飞跃发展,又有顺理成章的逻辑联系,与屈宋的精神一致性大有关联。《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用以缅怀屈原,蕴含着丰富的道意。它体现了宋玉总体上的好道倾向,包括逍遥游和道教法术两个方面。宋玉的逍遥游从南征出发,中经一般的遨游,最后走向逍遥游。其涉及的道教法术有焚香祭神、飞升成仙、日常修炼、房中术等。《九辩》还有八个涉及道教的具体意象或人物形象,它们分别是蕙华、太公、凤凰、朱雀、苍龙、雷师、飞廉和诗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黄寿褀,梅桐生.楚辞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4]苏勇.易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郭象.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金边拇指索引)[M].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
[7]莎士比亚全集(第1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张君房.云笈七籤[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9]吴广平.楚辞全解[M].长沙:岳麓书社,2008.
[10]仇兆鳌.杜诗详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2]百子全书(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13]胡道静,陈莲笙,陈耀庭.道藏要籍选刊(第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4]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15]吴之振,等.宋诗钞补[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1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7]邵雍.皇极经世书(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18]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李昉.太平御览(第1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0]陈元龙.历代赋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1]屈原.楚辞[M].吴广平,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
[22]顾嗣立.元诗选初集(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3]巫白慧.梨俱吠陀神曲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4]厉鹗.宋诗纪事(第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5]中华书局编辑部.二十四史简体字本(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09JZD0005)
作者简介:张思齐(1950-),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