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罗洛·梅.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方向[M].郭本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杨韶刚.寻找存在的真谛: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美)罗洛·梅.爱与意志[M].冯川,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4](美)罗洛·梅.心理学与人类困境[M].郭本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论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美)罗洛·梅.祈望神话[M].王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8]户晓辉.民俗与生活世界[J].文化遗产,2008(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胥志强.论斯卡伯勒的现象学神话理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
XuZhiqiang.OnScarborough’sPhenomenologicalTheoryofMyth[J].SAMSON,2017,(02):1.
[2]郝婷婷.表达的符号形式———恩斯特·卡西尔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1.
HaoTingting.SymbolicFormsofExpression———OnErnstCassirer’sMythology[J].SAMSON,2017,(02):1.
[3]胥志强.现象学神话理论概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5.
[J].SAMSON,2018,(02):5.
[4]马修·斯滕伯格[著] 王继超[译].神话与现代性问题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
MatthewStenberg.MythologyandModernity[J].SAMSON,2018,(02):1.
[5]黄文著.神话“鲧禹治水”的历史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4.
[J].SAMSON,2018,(02):14.
[6]刘艳超 毛巧晖.试析人类起源神话中的造人母题———以布努瑶神话史诗《密洛陀》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7.
[J].SAMSON,2019,(02):27.
[7]丹·本-阿默思[著] 张举文[译].犹太式幽默的“神话”[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1.
[J].SAMSON,2019,(02):21.
[8]胡忠青.戈迪默长篇小说中的圣经神话原型意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8.
[J].SAMSON,2019,(02):8.
[9]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
[J].SAMSON,2019,(02):1.
[10]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5.
[J].SAMSON,2019,(02):15.
[11]赖婷.心理学视角下的神话与神话主义———以罗洛·梅的《祈望神话》为中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7.
LaiTing.MythandMythologismfromaPsychologicalPerspective———CenteredonThecryformyth byRolloMay[J].SAMSON,2018,(02):7.